共 14 条
华南暖区强对流降水系统的结构和闪电特征分析
被引:13
|作者:

张诚忠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万齐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杨兆礼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丁伟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陈子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黄燕燕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机构:
[1] 不详
[2] 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
[3] 不详
来源:
关键词:
华南暖区;
降水性对流结构;
地闪特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加密地面观测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及广东省地闪资料,研究了24h内影响华南珠江三角洲的两次中尺度强降水系统的结构特征和地闪特征。结果表明:(1)第一次对流系统以后建型方式(back-building)组建,垂直结构类似海上对流,水平结构类似平行层状的对流系统。第二次对流系统垂直结构倾向于陆地的对流,水平结构类似于拖曳层状的对流系统。(2)地闪分布特征:两个系统在其生命史中负地闪占据主导地位;第一次对流系统在发展期正地闪逐渐增大,从成熟到衰减期正地闪逐渐减弱,第二次对流系统从发展到消亡期正地闪逐渐增大。第一次对流系统成熟期:在低层强回波移动方向右侧为正地闪,左侧为负地闪。对流系统地闪主要集中在对流区(92.8%的地闪),部分在对流区下风方(7.2%的地闪)。第二次对流系统特征:正、负地闪大部分重叠出现在对流区(78%的地闪),部分在尾随的层状降水区(22%的地闪)。正、负地闪在非对流区发生的概率比第一次系统的大。两个系统中88%以上的地闪集中在6km高度、回波>25dBZ以上的范围。
引用
收藏
页码:1034 / 1045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 [1] 利用地面电场对中川地区一次雷暴过程电荷结构的研究[J]. 高原气象, 2010, 29 (06) : 1524 - 1532张廷龙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言穆弘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张彤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赵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
- [2] 甘肃中川地区云闪的多站同步观测及雷暴的等效电荷结构[J]. 高原气象 , 2009, (04) : 808 - 815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郄秀书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不详 不详张其林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不详 不详张廷龙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不详 不详张广庶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不详 不详赵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不详 不详孔祥贞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不详 不详袁铁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不详 不详杨静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不详 不详张彤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不详 不详
- [3] 浙江和甘肃两地区地闪特征的初步对比分析[J]. 高原气象, 2009, (03) : 669 - 674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王振会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江苏省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遥感学院 江苏省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康凤琴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甘肃省气象局 江苏省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张慧良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浙江省防雷中心 江苏省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李照荣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甘肃省气象局 江苏省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4] 雷州半岛盛夏闪电活动特征及其与降水的联系[J]. 高原气象, 2009, 28 (03) : 663 - 668赵丽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气象局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气象局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牛生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气象局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气象局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于华英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气象局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气象局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5] 蒙古东部冷涡造成河北中南部雹暴过程的地闪特征分析[J]. 高原气象 , 2009, (01) : 186 - 194连志鸾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不详 不详高连山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不详 不详李国翠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不详 不详赵瑞金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河北省石家庄市气象局 不详赵彦厂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不详 不详
- [6] 华南前汛期锋面对流系统与暖区对流系统的个例分析与对比研究[J]. 气象学报, 2009, 67 (01) : 108 - 121张晓惠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7] 雹暴的闪电活动特征与降水结构研究[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7, (01) : 123 - 132冯桂力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袁铁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牛淑贞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河南省气象台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 [8] 近50年广东省雷暴、闪电时空变化特征的研究[J]. 热带气象学报, 2006, (06) : 539 - 546易燕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杨兆礼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万齐林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蒙伟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
- [9] 一次中尺度对流系统的闪电演变特征[J]. 高原气象, 2006, (02) : 220 - 228冯桂力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郄秀书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周筠珺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 [10] 两次超级单体雷暴的电荷结构及其地闪特征[J]. 科学通报, 2005, (23) : 2663 - 2675张义军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孟青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吕伟涛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Paul RKrehbiel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New Mexico Institute of Mining and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刘欣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周秀骥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