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教育代际流动性及地区差异的比较研究——基于CHARLS 2013数据分析

被引:11
作者
赵红霞
冯晓妮
机构
[1] 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
关键词
教育水平; 代际流动; “二代”;
D O I
10.19633/j.cnki.11-2579/d.2016.08.008
中图分类号
G521 [教育改革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4 ; 0401 ;
摘要
教育代际流动程度本质上反映了社会平等与教育公平程度。合理的教育代际流动能够促进社会公平、教育公平及教育均衡化的发展。若教育代际流动性降低,即教育代际传递性增强,则会导致教育机会不平等的沿袭。本文采用CHARLS 2013年数据,对我国教育代际流动性进行转换矩阵分析,并进行不同区域的比较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受教育水平构成趋向高层次发展;教育代际传递性很强,下层阶级很难通过教育实现向上的社会流动,而上层阶级很易留在上层社会,很难流入下层阶级,继而引发了"二代现象";不同地区教育代际流动率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向上、向下代际流动率的地区差异性显著。
引用
收藏
页码:54 / 5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我国教育代际传递的城乡差异研究——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实证分析 [J].
孙永强 ;
颜燕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06) :59-67
[2]   教育的代际流动:来自中国学制改革的证据 [J].
林莞娟 ;
张戈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02) :118-129
[3]   教育代际流动的民族差异 [J].
马骍 .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 34 (03) :122-127
[4]   教育的代际流动性影响因素分析 [J].
刘志国 ;
范亚静 .
教育科学 , 2013, (01) :1-5
[5]   中国农村地区的家庭成份、家庭文化和教育 [J].
佐藤宏 ;
李实 .
经济学(季刊), 2008, (04) :1105-1130
[6]  
我国教育的代际流动分析[D]. 顾平平.浙江工商大学. 2012
[7]  
中国农村教育的代际流动问题研究[D]. 李云森.厦门大学. 2009
[8]  
正义论[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美)罗尔斯(Rawls, 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