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抑郁症患者自杀危险因素的元分析

被引:36
作者
刘晓秋 [1 ]
白志军 [2 ]
机构
[1] 南方医科大学公卫学院心理学系
[2] 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关键词
抑郁症; 自杀; 危险因素; Meta分析;
D O I
10.16128/j.cnki.1005-3611.2014.02.010
中图分类号
R749.4 [情感性精神病];
学科分类号
100205 ;
摘要
目的:分析中国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相关危险因素,并估计各危险因素控制后其发生率的变化趋势,为预防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国内有关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危险因素研究的病例对照研究,筛选出这些文献中的主要危险因素,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计算各个危险因素的合并比值比(OR)和95%可信区间,用Egger’s检验估计发表偏倚。结合抑郁症患者中各个危险因素的发生率,对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进行计算,评估危险因素控制后自杀行为发生率的变化情况。结果:共筛选出11篇文献,与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发生关联程度较高的前5位因素分别是绝望感高(OR=5.67)、自杀家族史(OR=4.01)、负性生活事件多(OR=3.91)、妄想(OR=3.41)以及自责(OR=2.85)。获得较大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的因素依次为绝望感高(62.82%)、焦虑感高(42.36%)、妄想(41.10%)、负性生活事件多(28.96%)以及认知障碍(23.91%),若上述5种因素的发生率在一定时期后下降25%或50%,则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发生率分别下降15.70%、10.59%、10.27%、7.24%、5.97%和31.41%、21.18%、20.55%、14.48%、11.95%。结论:极端思维、有较多不合理信念、认知僵化等因素容易导致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发生。
引用
收藏
页码:291 / 294+323 +32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农村不同自杀意图水平自杀未遂危险因素研究.[D].刘慧.山东大学.2012, 01
[2]  
流行病学.[M].李立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3]  
我国农村青年自杀者精神疾病行为特征和自杀危险因素分析.[D].李子尧.山东大学.2012, 05
[4]  
中国农村地区15-34岁青年人群自杀危险因素研究.[D].李宁.山东大学.2009, 05
[5]   自杀行为的应激敏感模型初探 [J].
金连青 ;
崔乃雪 ;
曹枫林 ;
赵惠 .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3, 21 (05) :713-715
[6]   抑郁症患者自杀意念的社会心理影响因素研究 [J].
蒋庆飞 ;
徐秋萍 ;
胡美玉 ;
朱益民 ;
王卫平 .
浙江预防医学, 2011, 23 (02) :1-2+16
[7]   应激性生活事件、认知情绪调节、抑郁与自杀意念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 [J].
焦彬 ;
陆静文 ;
杨思 ;
陈冲 ;
刘铁桥 .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0, 18 (04) :480-482
[8]   自杀行为的神经生物学与遗传学研究现状 [J].
刘贵浩 ;
郭丽 .
实用医学杂志, 2009, 25 (14) :2380-2382
[9]   抑郁症患者自杀的危险因素研究 [J].
徐会利 ;
贺佳丽 .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07, (02) :96-98
[10]   抑郁症自杀行为的相关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J].
王永学 ;
孙梅玲 ;
龙金亮 .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5, (02) :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