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定罪量刑标准再析

被引:50
作者
刘宪权
房慧颖
机构
[1] 华东政法大学
关键词
公民个人信息; 出售或提供; 窃取或非法获取; 定罪量刑; 共同犯罪;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4.3 [分则];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公民个人信息包括身份识别信息和特定自然人的活动情况信息。公民个人信息必须与特定自然人相关联,主体不限于中国公民,但不包括单位。公民个人信息不包括依法公开的个人信息。本罪中"国家有关规定"的范围将部门规章纳入其中,但应该排除地方性法规等非国家层面和国家层面部门规章之外的其他部门规范性文件等规定。"提供公民个人信息"可以分为"一对一"和"一对多"两种方式;"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中的"非法"与"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应作同样理解。确立"情节严重"、"情节特别严重"的认定标准和涉案公民信息的计算规则对于本罪的定罪量刑至关重要。提供者单方明知使用者实施犯罪仍为其提供公民个人信息,应以本罪论处;提供者与获得并利用信息者双方有通谋时,提供者构成本罪与获得并利用信息者实施犯罪共犯的想象竞合犯。
引用
收藏
页码:107 / 115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司法适用探微 [J].
喻海松 .
中国应用法学, 2017, (04) :173-183
[3]   论上市公司信息公开的基本原则 [J].
吕明瑜 .
中国法学, 1998, (01) :38-45
[4]  
刑法各论[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周光权, 2016
[5]  
刑法学[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刘艳红, 2016
[6]  
中国刑法论[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郭自力, 2016
[7]  
法律社会学[M]. 上海人民出版社[法]布律尔(Bruhl, 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