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棕(褐)地环境风险减缓模式初探

被引:3
作者
孙华
谢丽
王维
林佳佳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棕(褐)地; 环境风险; 减缓模式;
D O I
10.15957/j.cnki.jjdl.2013.11.024
中图分类号
X820.4 [风险评价];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083002 ;
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达地区被废弃的污染工矿场地,即棕(褐)地数量剧增,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风险,而我国棕(褐)地环境风险管理存在不足。因此,本文基于目前棕(褐)地环境风险研究,探讨了棕(褐)地的环境风险减缓的五种模式,分析了棕(褐)地的环境风险减缓的模式选择的一般原则和具体条件。最后,从棕(褐)地环境风险测算与减缓模式耦合分析、减缓模式的定量化研究、减缓模式应用与适用条件三个方面,阐述了棕(褐)地环境风险减缓模式发展趋势。
引用
收藏
页码:149 / 154+181 +18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Designing sustainable and economically attractive brownfield revitalization options using an integrated assessment model.[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10, 3
[2]  
The process of violence risk assessment.[J].Eric B Elbogen.Aggression and Violent Behavior.2002, 6
[3]  
A review of the contamination of soil with lead.[J].Julie Markus;Alex B. McBratney.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2001, 5
[4]  
环境土壤学.[M].陈怀满主编;.科学出版社.2005,
[5]  
环境评价教程.[M].徐新阳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6]  
环境质量评价.[M].刘绮;潘伟斌主编;.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7]   发达国家污染场地修复技术评估实践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J].
张红振 ;
於方 ;
曹东 ;
王金南 ;
张天柱 ;
骆永明 .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12, 34 (02) :105-111
[8]   污染场地环境风险的工程控制技术及其应用 [J].
谢云峰 ;
曹云者 ;
张大定 ;
柳晓娟 ;
李发生 .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2012, 2 (01) :51-59
[9]   中国污染场地分类管理程序与方法研究 [J].
单艳红 ;
王国庆 ;
张孝飞 ;
林玉锁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 21 (12) :75-80
[10]  
土壤性质对铜-芘复合污染土壤电动-氧化修复的影响研究.[J].樊广萍;仓龙;周东美;周立祥;.环境科学.2011,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