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法治主义:背景分析(上)

被引:13
作者
许章润
机构
[1] 清华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世俗理性主义; 价值性托付; 工具性托付; 常态政治; 马基雅维理时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0.0 [理论];
学科分类号
030101 ;
摘要
中国30年来的法制变革,是在错综时空条件下,一种基于世俗理性主义的政治选择,演绎的是一部中国法的世俗化理性主义运动,一种关于中国法制、政制和政治正当性的文化建设,旨在藉由法权安排的抽象一体性重整社会,救济政治合法性,回归常态政治。执政党的政治策略考量与社会进步的自发要求两相交叠,中国文化关于人世生活的秩序想象和人间秩序的道义追问表里为用,共同塑造了30年的法治轨迹。同时,随着大国的成长进入思想视野,对于世界体系的重构性阐释逼迫着中国心智做出有效回应,法治不再只是表彰政治的德性,承载公民理想对于政制进行规训,而且成为构建中国国家实力的重要方面,乃至于文明忧思的对象。由此,法制或者法治成为一种国家资源与国家战略,也是文明憧憬与文化正当性语境中关于中国人世生活的自我理解。
引用
收藏
页码:66 / 79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立法的主要经验.[N]..学习时报.2008,
[2]  
启迪.[M].(德) 阿伦特; 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
[3]  
经验与理论.[M].(美) 黄宗智;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4]  
论革命.[M].(美) 阿伦特 (Arendt;H.) ; 著.译林出版社.2007,
[5]  
文化评论与中国情怀.[M].沈志佳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6]  
以赛亚·伯林的遗产.[M].(美)马克·里拉(MarkLilla);(美)罗纳德·德沃金(RonaldDworkin);(美)罗伯特·西尔维斯(RobertB.Silvers)编;刘擎;殷莹译;.新星出版社.2006,
[7]  
启蒙运动与现代性.[M].(美)詹姆斯·施密特(JamesSchmidt)编;徐向东;卢华萍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8]  
法律哲学研究.[M].吴经熊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9]  
我们到底要什么.[M].温铁军著;.华夏出版社.2004,
[10]  
袁氏当国.[M].唐德刚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