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城乡关系及中国式工业化

被引:6
作者
何二龙
孙蚌珠
机构
[1]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土地; 城乡关系; 国家工业化; 农村工业化; 城市工业化;
D O I
10.19626/j.cnki.cn31-1163/f.2022.08.011
中图分类号
F299.2 [中国]; F323 [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 F424 [工业建设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1204 ;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工业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关键维度,本文以土地为视角,从城乡关系分析中国式工业化。不同于西方早期工业化的殖民掠夺和海外贸易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中国式工业化通过土地调整城乡关系,满足了工业化发展需要的资本积累和劳动力需求。土地改革的完成,为将农村经济剩余转移到国家工业化建设做了准备。土地集体化结合城乡剪刀差,提取了农村经济剩余,服务了国家工业化建设。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促进了乡镇企业崛起和农村工业化的发展。以土地为核心的信用创造解决了大规模城市工业化发展的融资约束难题,促进了城市工业化发展。新时代,通过土地流转促进农村再工业化进一步促进城乡融合,是中国式工业化面临的重要方面。
引用
收藏
页码:19 / 33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44 条
[1]  
中国式现代化的三重逻辑.[N].唐爱军;.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
[2]  
习近平《加强政党合作,共谋人民幸福——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讲话》中英对照版出版发行.[N]..人民日报.2021,
[3]  
美国的崛起史就是一部侵略扩张史.[N].张红;.人民日报海外版.2021,
[4]  
毛泽东选集.[M].毛泽东 著.人民出版社.1991,
[5]  
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M].薄一波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6]  
斯诺眼中的中国.[M].[美]洛易斯·惠勒·斯诺 编;王恩光 译.中国学术出版社.1982,
[7]  
清代户部诸关耗羡归公的改革.[A].何本方;.None.1984,
[9]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逻辑架构及世界意义——基于马克思国家治理文明观的话语叙事视角 [J].
王世泰 ;
余达淮 .
南京社会科学, 2022, (01) :9-18
[10]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脉络与经验启示 [J].
董慧 ;
胡斓予 .
理论与改革, 2022, (01) :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