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6 条
干旱指数在淮河流域的适用性对比
被引:30
|作者:

谢五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安徽省气候中心

王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安徽省气候中心

唐为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安徽省气候中心

吴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安徽省气候中心

戴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安徽省气候中心
机构:
[1] 安徽省气候中心
来源:
关键词:
干旱指数;
干旱过程;
适用性;
淮河流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423 [旱灾];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淮河流域河南、安徽、山东、江苏4省170个站1961—2010年逐日气温、降水以及土壤墒情和干旱灾情资料,从干旱年际变化、季节演变、空间分布、典型干旱过程诊断、不合理跳跃点以及与土壤墒情、干旱灾情相关性等方面,对比分析降水距平百分率(Pa)、Z指数、标准化降水指数(SPI)、相对湿润度指数(MI)、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和改进的CI(CINew)在淮河流域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各干旱指数对淮河流域的典型早年均有较好的诊断能力;在干旱季节演变及空间分布的诊断方面,Pa,MI,CI和CINew与实际较为吻合,而Z指数和SPI诊断效果较差;在典型干旱过程诊断以及不合理跳跃次数方面,CI和CINew更能刻画出干旱发生发展机制,而Pa,Z指数,SPI,MI效果较差;与土壤墒情和历史干旱灾情相关性方面,CI和CINew比Pa,Z指数,SPI,MI具有更好的相关性。即对于淮河流域的干旱监测诊断,CI和CINew要优于Pa,Z指数,SPI及MI,具有更好的适用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76 / 18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 [1] 改进的综合气象干旱指数在福建省的适用性分析[J]. 中国农业气象, 2012, 33 (04) : 603 - 608杨丽慧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福建省气候中心 福建省气候中心高建芸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福建省气候中心 福建省气候中心苏汝波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解放军部队 福建省气候中心林秀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福建省气候中心 福建省气候中心
- [2] 基于气候系统内在层次性的气象干旱指数研究[J]. 气象, 2012, 38 (06) : 701 - 711侯威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国家气候中心张存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国家气候中心高歌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国家气候中心
- [3] 基于标准降水指标的新疆干旱特征演变[J]. 应用气象学报, 2012, 23 (03) : 322 - 330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张强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水资源与环境系 中山大学华南地区水循环与水安全广东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 中山大学广东省城市化与地理环境空间模拟重点实验室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水资源与环境系陈晓宏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水资源与环境系 中山大学华南地区水循环与水安全广东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 中山大学广东省城市化与地理环境空间模拟重点实验室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水资源与环境系白云岗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新疆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水资源与环境系
- [4] 淮河流域极端旱涝特征分析[J].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1, (04) : 149 - 153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侯保灯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
- [5] 综合气象干旱指数修正及在西南地区的适用性[J]. 应用气象学报, 2011, 22 (06) : 698 - 705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高歌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国家气候中心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张培群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国家气候中心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6] 相对湿润度指数在农业干旱监测业务中的应用[J]. 应用气象学报, 2011, (06) : 766 - 772冯建设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山东省气候中心 山东省气候中心王建源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山东省气候中心 山东省气候中心王新堂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山东省气象信息中心 山东省气候中心薛晓萍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山东省气候中心 山东省气候中心陈艳春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山东省气候中心 山东省气候中心李鸿怡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山东省气候中心 山东省气候中心范里驹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山东省气候中心 山东省气候中心
- [7] 三种干旱指数在山西省干旱分析中的比较[J]. 高原气象, 2011, 30 (05) : 1406 - 1414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杨德保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赵桂香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山西省气象台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付亚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山西省雷电防护监测中心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武捷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山西省气象信息中心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 [8] 不同卫星遥感干旱指数在黑龙江的对比应用[J]. 应用气象学报, 2011, (02) : 221 - 231于敏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黑龙江省气象局 黑龙江省气象局王春丽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黑龙江省气候中心 黑龙江省气象局
- [9] 基于综合气象干旱指数的中国干旱变化趋势研究[J].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10, 15 (04) : 371 - 378邹旭恺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国家气候中心任国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国家气候中心张强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国家气候中心
- [10] 干旱指数CI的确定及其在新疆的应用[J].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0, (02) : 18 - 20江远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新疆气候中心赵逸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新疆气候中心陈颖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新疆气候中心李元鹏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新疆气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