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60岁及以上居家老年人失能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12
|
作者
蔡敏
张耀光
谢学勤
吴士勇
机构
[1] 国家卫生健康委统计信息中心
关键词
国家卫生服务统计调查; 老年人; 失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195.4 [疾病的调查与统计];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了解我国60岁及以上居家老年人失能情况及影响因素,为改善老年人健康状况、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全国第六次卫生服务统计调查的数据,采用Katz指数量表分析不同地区、不同社会人口学特征、不同家庭经济状况、不同健康状况老年人失能情况及影响失能的因素。结果调查结果显示,6.7%的老年人有不同程度的失能;农村失能情况比城市严重;随年龄升高,失能老人占比明显增加,其中80岁及以上人口中20.1%存在不同程度的失能。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患慢性病情况、体育锻炼、听力、视力和失智是老年人失能的影响因素。其中男性(OR=1.369)、高龄(OR70~79岁组=1.568,OR≥80岁组=3.472)、丧偶(OR=1.248)、患有慢性疾病(OR1种=2.140,OR2种=3.478,OR≥3种=5.764)、视力困难(OR中度=1.249,OR极度=1.538)、听力障碍(OR需要提高声音=1.647,OR听不清=3.271)、失智(OR=6.559)是老年人失能的危险因素(P<0.05)。文化程度高(OR小学=0.876,OR初中=0.861,OR高中及以上=0.757)、收入高(OR中等收入组=0.833,OR较高收入组=0.856,OR最高收入组=0.858)、每周主动体育锻炼(OR1~2次=0.405,OR3~5次=0.357,OR≥6次=0.331)是老年人失能的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通过加强健康教育、加强锻炼、为老人提供适宜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避免摔倒和保持社会适应能力,有效预防慢性病并加强慢性病管理,延缓老年人功能丧失,减少失能情况的发生。为失能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引用
收藏
页码:389 / 394+400 +40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