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荒漠草原不同封育年限优势种群的生态位特征

被引:32
作者
张晶晶 [1 ]
许冬梅 [2 ,3 ]
机构
[1] 宁夏银川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2] 宁夏大学农学院
[3] 宁夏大学西北土地退化与生态恢复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关键词
荒漠草原; 自然恢复; 优势种群; 生态位特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812 [草地学、草原学];
学科分类号
090503 ; 0909 ;
摘要
以宁夏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梯度代替时间梯度的方法,对不同封育年限及未封育草地的植被进行调查,并运用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指数对不同恢复演替阶段优势种群的生态位特征进行计测。结果表明:草地封育后,植物种群的生态位宽度发生变化,未封育草地以一年生植物刺蓬(Salsola pestifer)的生态位宽度最大,短花针茅(Stipa breviliora)和牛枝子(Lespedeza potaninii)种群的生态位宽度均以封育7年的草地最高,分别为3.153和4.058,中亚白草(Pennisetum centrasiaticum)种群的生态位宽度在各封育年限草地及未封育草地中均较高,是该区域的泛化种。封育草地恢复演替过程中种群之间生态位重叠总体较高,大多物种间生态位重叠指数在0.4~0.8之间;其中,未封育草地的种群重叠指数较低,封育5年的草地种群重叠指数最高。不同封育年限草地中生态位宽度最大的物种不一定和其他的物种有最大的重叠值,植物群落较高的生态位重叠和种群生态位宽度之间不存在线性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73 / 7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围封年限对典型草原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J].
单贵莲 ;
徐柱 ;
宁发 ;
马玉宝 ;
李临杭 .
草业学报, 2008, 17 (06) :1-8
[2]   典型草原自然演替过程中土壤理化性质动态变化 [J].
邵新庆 ;
石永红 ;
韩建国 ;
王赟文 ;
王堃 .
草地学报, 2008, (06) :566-571
[3]   人工防风固沙林演替中群落组成和优势种群生态位变化特征 [J].
陈艳瑞 ;
尹林克 .
植物生态学报, 2008, (05) :1126-1133
[4]   不同封育年限下典型草原栗钙土物理性状变化规律的研究 [J].
董杰 ;
包翔 ;
孟和巴特尔 ;
韩丽 .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1) :53-56
[5]   典型草原自然恢复演替过程中植物群落动态变化 [J].
邵新庆 ;
王堃 ;
王赟文 ;
刘贵河 .
生态学报, 2008, (02) :855-861
[6]   科尔沁沙地流动沙丘植被恢复过程中群落组成及植物多样性演变特征 [J].
李玉霖 ;
孟庆涛 ;
赵学勇 ;
张铜会 .
草业学报, 2007, (06) :54-61
[7]   玛曲高寒沙化草地植物生态位特征研究 [J].
陈子萱 ;
田福平 ;
牛俊义 ;
王军强 ;
轩春香 .
草地学报, 2007, (06) :525-530
[8]   人工封育区植物群落恢复演替系列种群生态位动态特征——以宁夏盐池为例 [J].
沈彦 ;
张克斌 ;
杜林峰 ;
刘刚 .
生态环境, 2007, (04) :1229-1234
[9]   宁夏盐池人工封育草原植物生态位研究 [J].
李瑞 ;
张克斌 ;
张生英 ;
杨晓晖 ;
乔峰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6, (01) :49-54
[10]   开垦和封育年限对退化沙质草地土壤性状的影响 [J].
文海燕 ;
赵哈林 ;
傅华 .
草业学报, 2005, (01) :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