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链位置是否影响创新模式选择——基于微观角度的理论与实证

被引:112
作者
张陈宇 [1 ]
孙浦阳 [2 ,3 ]
谢娟娟 [1 ]
机构
[1]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贸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
[2] 南开大学跨国公司研究中心
[3]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贸易系
关键词
生产链位置; 激进式创新; 渐进式创新;
D O I
10.19744/j.cnki.11-1235/f.2020.0005
中图分类号
F273.1 [企业技术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2 ; 120202 ;
摘要
企业创新模式选择不仅与自身因素相关,还与生产分工流程相关;本文首次从理论与实证验证了企业的生产链位置对于创新模式选择具有显著影响。首先,基于产品分工构建了一个理论框架,诠释了企业生产链位置对于创新模式的影响:位于生产链上游的企业的产品可塑性强,适用范围更广,激进式创新引入的新产品替代旧产品的可能性较小,它们面临更小的"利润侵蚀效应";生产链上游企业中间品种类相对较少,激进式创新带来的高不确定性产生的协调成本较低,它们的"协调成本效应"也相对较小,因此位于生产链上游的企业采取激进式创新具有比较优势,反之位于生产链下游的企业偏向于渐进式创新。在实证上,本文首次通过插值法估算出1998~2011年中国投入产出系数,进而量化企业生产链位置指标,然后基于企业和专利数据库,根据理论的推论,对生产链分工位置影响企业创新模式选择的效果,以及如何影响创新行为进行了全面细致的验证,证实了两个效应是生产链位置影响企业创新模式选择的重要传导路径:在各使用3类指标区分企业对"利润侵蚀效应"与"协调成本效应"敏感性的基础上,结合使用分类回归发现,高产品替代性企业、在位企业以及一般贸易企业由于对"利润侵蚀效应"更敏感,它们创新模式的选择对生产链位置的反应更强烈;高产品复杂度企业、大规模企业以及低管理效率的企业由于对"协调成本效应"更敏感,它们创新模式的选择对生产链位置的反应也更强烈。最后,本文使用Heckman两步法对可能存在的估计偏误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证实了本文理论模型的主要命题和基础回归结果的稳健性。
引用
收藏
页码:45 / 59+233 +233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37 条
[1]   服务业开放、管理效率与企业出口 [J].
孙浦阳 ;
侯欣裕 ;
盛斌 .
经济研究, 2018, 53 (07) :136-151
[2]   中间品进口与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基于中国证据的研究 [J].
许家云 ;
毛其淋 ;
胡鞍钢 .
世界经济, 2017, 40 (03) :52-75
[3]   中间品贸易自由化与中国制造业企业生产技术选择 [J].
陈雯 ;
苗双有 .
经济研究, 2016, 51 (08) :72-85
[4]   企业规模、市场结构与创新产出的关系研究——中国工业企业的实证分析 [J].
张颖 ;
郭梦娇 .
工业技术经济, 2016, 35 (07) :94-103
[5]   实质性创新还是策略性创新?——宏观产业政策对微观企业创新的影响 [J].
黎文靖 ;
郑曼妮 .
经济研究, 2016, 51 (04) :60-73
[6]   企业政治资源的诅咒效应——基于政治关联与企业技术创新的考察 [J].
袁建国 ;
后青松 ;
程晨 .
管理世界, 2015, (01) :139-155
[7]   产品内分工、制度质量与出口技术复杂度 [J].
戴翔 ;
金碚 .
经济研究, 2014, 49 (07) :4-17+43
[8]   资源配置扭曲与中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基于工业企业数据库再测算 [J].
邵宜航 ;
步晓宁 ;
张天华 .
中国工业经济, 2013, (12) :39-51
[9]   产品替代性与生产率分布——基于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的实证 [J].
孙浦阳 ;
蒋为 ;
张龑 .
经济研究, 2013, 48 (04) :30-42
[10]   异质机构、企业性质与自主创新 [J].
温军 ;
冯根福 .
经济研究, 2012, 47 (03) :5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