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42 条
失守的边界——对我国记者诠释社群话语变迁的分析
被引:36
作者:
尹连根
[1
,2
]
王海燕
[3
]
机构:
[1] 深圳大学传媒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
[2] 深圳大学传播学院
[3]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
来源:
关键词:
边界工作;
新闻专业主义;
去专业化;
新媒体;
数字化;
诠释社群;
D O I:
10.13495/j.cnki.cjjc.2018.08.001
中图分类号:
G210 [新闻学];
学科分类号:
050301 ;
摘要:
如何理解新媒体对当下我国新闻业的冲击?学界路径不一,众说纷纭。为置啄其中,本文依托于对现有文献以及2015-2017年间所进行的记者访谈材料的分析,以边界工作为理论框架来论述新闻边界的失守,以及由此而带来的记者诠释社群的话语变迁。为适应本研究的需要,我们在回溯Zelizer(1993)有关记者诠释社群概念的基础上,将其进一步细化为三个维度,即,记者对新闻平台的诠释,对新闻职业的诠释,对新闻产品的诠释。本文认为,新媒体的勃兴所带来的去专业化主要表现在平台边界、职业边界和报道边界的失守,从而带来记者诠释社群话语的相应变化。就平台边界而言,互联网尤其微博、微信的问世使得新闻平台大众化,新闻平台的垄断性诠释话语则相应地先后经历政治话语、市场话语、大众话语的变迁。就职业边界而言,数字时代使得新闻人日趋成为数字劳工背景下专业新闻的留守者、公众舆论的边缘人,新闻职业的垄断性诠释话语则先后由政治取向、精英取向而转变为普通职业取向,新闻工作者原有的权威性被消解、被祛魅。就产品边界而言,如今在流量导向的支配下,作为新闻产品的报道开启了流量决定新闻的时代,并相应开启了一个坏新闻才是新闻、娱乐性才是新闻的诠释话语转向。
引用
收藏
页码:6 / 24
页数:19
相关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