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意在刑事司法中的解构

被引:55
作者
孙万怀
机构
[1] 华东政法大学
关键词
解构; 民意; 刑事司法; 权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5.2 [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摘要
司法审判中对于民意的重视已经提高到了司法政策的层面,并且在实践中逐步被推广,进而成为一项司法改革的重要内容。从逻辑角度来说,在司法领域中往往是一种涉案民意或者说涉诉民意,其形成的出发点往往是自我情感,是民众"义务警员"倾向所折射出的对刑罚的高度关注。刑事司法的不可妥协性决定了民意在其中没有作用的空间,刑事案件的专业化特征则决定了民意的虚妄,在刑罚权不能让渡给被害人的情形下,让渡给民意是无法想象的。如果允许刑事司法向民意妥协,看起来似乎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实际上是以牺牲整个法律正义为代价,是以牺牲法律的尊严和权威为代价,其最终的结果是法律可以被任意解释。在民意一元化和法官缺少能动性的情形之下,权力或缺少克制,或以民意为外衣,司法常常表现为对一元化民意的屈从。敢于和民意对抗有时是最为可贵的品质。
引用
收藏
页码:143 / 160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民意审判与审判元规则 [J].
周永坤 .
法学, 2009, (08) :3-15
[2]   非驴非马的“河南陪审团”改革当慎行 [J].
汪建成 .
法学, 2009, (05) :15-21
[3]   公众判意的法理解析——对许霆案的延伸思考 [J].
顾培东 .
中国法学, 2008, (04) :167-178
[4]   民本与民主交织的公意、众意和民粹主义 [J].
张志雄 .
南平师专学报, 2007, (01) :22-25
[5]   浅析民意与死刑存废的命运 [J].
李唯 .
法制与社会, 2007, (01) :58-59
[6]   判决与民意——兼比较考察中美法官如何对待民意 [J].
孙笑侠 ;
熊静波 .
政法论坛, 2005, (05) :49-58
[7]   中国死刑的出路 [J].
张芳英 .
湖北社会科学, 2004, (12) :142-144
[8]   戴振祥冤案平反始末及其反思——建国以来法学界重大事件研究(十四) [J].
张传桢 ;
李志刚 .
法学, 1998, (07) :3-7
[9]  
日本司法改革与民众需求.[N].赵昕;.人民法院报.2010,
[10]  
美国的死刑悖论.[M].(美) 齐姆林; 著.上海三联书店.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