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地系统耦合框架下的生态系统服务

被引:135
|
作者
赵文武 [1 ,2 ]
刘月 [1 ,2 ]
冯强 [1 ,2 ]
王亚萍 [1 ,2 ]
杨思琪 [1 ,2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2]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陆地表层系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评估; 权衡; 驱动机制; 供给与需求; 人地系统耦合;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1.1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生态系统服务是连接自然环境与人类福祉的桥梁,是人地系统耦合研究的核心内容。本文在构建生态系统服务与人地系统耦合研究框架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生态系统服务权衡、生态系统服务影响因素、生态系统服务供给流动与需求等研究前沿,提出了未来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重点领域。主要研究结论认为:(1)国际生态系统服务模型发展迅速,SAORES模型是中国生态系统服务模型优化与参数本地化的突出代表;(2)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具有相对复杂的时空尺度,权衡分析的前提是辨析不同尺度生态系统结构—过程—功能—服务的作用机制;(3)自然因素是生态系统服务时空分布的基础,土地利用能改变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与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社会经济因素会导致生态系统服务权衡的差异;(4)为明晰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与需求耦合关系,需进一步识别生态系统服务流的运移路径;(5)未来生态系统服务研究需加强生态系统服务对全球变化的响应特征和机制分析、面向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生态系统服务供给流动与需求研究、生态系统服务的动态评价集成与优化、生态系统服务与人地系统耦合、生态系统服务与大数据集成等。
引用
收藏
页码:139 / 151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72 条
  • [1] 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和需求研究进展
    马琳
    刘浩
    彭建
    吴健生
    [J]. 地理学报, 2017, 72 (07) : 1277 - 1289
  • [2] 生态系统服务权衡研究进展:从认知到决策
    彭建
    胡晓旭
    赵明月
    刘焱序
    田璐
    [J]. 地理学报, 2017, 72 (06) : 960 - 973
  • [3] 中国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指标体系
    傅伯杰
    于丹丹
    吕楠
    [J]. 生态学报, 2017, 37 (02) : 341 - 348
  • [4] 1981—2015年我国大陆地区景观生态学研究文献分析
    赵文武
    王亚萍
    [J]. 生态学报, 2016, 36 (23) : 7886 - 7896
  • [5] 生态资产、生态补偿及生态文明科技贡献核算理论与技术
    欧阳志云
    郑华
    谢高地
    杨武
    刘桂环
    石英华
    杨多贵
    [J]. 生态学报, 2016, 36 (22) : 7136 - 7139
  • [6] GIS-based Analysis for Hotspot Identification of Tradeoff Between Ecosystem Services:A Case Study in Yanhe Basin, China[J]. ZHENG Zhenmin,FU Bojie,FENG Xiaoming.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2016(04)
  • [7] 生态系统服务权衡:方法、模型与研究框架
    戴尔阜
    王晓莉
    朱建佳
    赵东升
    [J]. 地理研究, 2016, 35 (06) : 1005 - 1016
  • [8] 生态系统服务流研究进展[J]. 刘慧敏,范玉龙,丁圣彦.应用生态学报. 2016(07)
  • [9] 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集成方法
    傅伯杰
    于丹丹
    [J]. 资源科学, 2016, 38 (01) : 1 - 9
  • [10] 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研究进展与趋势展望
    戴尔阜
    王晓莉
    朱建佳
    高江波
    [J]. 地球科学进展, 2015, 30 (11) : 1250 - 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