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文化再生产与社会阶层的向上流动

被引:15
作者
蒋亚丽
腾芸
机构
[1] 武汉大学社会学系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关键词
教育; 社会经济地位; 向上的社会流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40-05 [教育与其他科学的关系、教育学分支];
学科分类号
040101 ; 120403 ;
摘要
自布劳—邓肯模型建立以后,教育一直被当做获取社会经济地位的主要变量。文章采用2011年CSS的相关调查数据,着重讨论了教育对人们社会经济地位获得的作用力大小。通过考察教育对人们经济地位、职业地位和城乡地位的影响,发现受教育水平与个人收入无太大的相关性,决定个人经济地位的首要因素还是勤奋与个人的努力状况;与职业地位密切相关的中高级别技术工作却与教育密切相关,只有接受了较高层次的教育,从事技术性工作的概率才会高一些;从城乡角度来看,国家较为公平的高考制度使更多的农村学生有机会通过个人努力考上大学从而流向城市。在目前我国社会阶层还未固化的前提下,教育仍然是个人实现向上社会流动的主要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45 / 5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2]   “蚁族”:教育与收入的背离?——郑州市“蚁族”群体调查 [J].
周红利 ;
杨波 ;
张杰 .
教育学术月刊, 2013, (06) :30-33+49
[3]   社会资本与教育获得——网络资源与社会闭合的视角 [J].
赵延东 ;
洪岩璧 .
社会学研究, 2012, 27 (05) :47-69+243
[4]   家庭背景如何影响教育获得:基于居住空间分异的视角 [J].
方长春 .
教育学报, 2011, 7 (06) :118-126
[5]   文化资本与社会地位获得——基于上海市的实证研究 [J].
仇立平 ;
肖日葵 .
中国社会科学, 2011, (06) :121-135+223
[6]   教育与职业获得研究综述 [J].
朱生玉 ;
白杰 .
现代教育管理, 2011, (03) :118-122
[7]   家庭背景与学业成就——义务教育中的阶层差异研究 [J].
方长春 ;
风笑天 .
浙江社会科学, 2008, (08) :47-55+126
[9]   高等教育扩展与入学机会差异:1978~2003 [J].
刘精明 .
社会, 2006, (03) :158-179+209
[10]   家庭背景与教育分流 教育分流过程中的非学业性因素分析 [J].
方长春 .
社会, 2005, (04) :10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