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复合型社会”赋能的智慧社区建设——空间社会学视角下的“十三社区”案例分析

被引:19
作者
吴海琳 [1 ]
程茹 [2 ]
机构
[1]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2] 中机产域(北京)规划设计研究院吉林分院
关键词
智慧社区; 网络空间; 空间社会学; 复合型社会; “十三社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12.8 [地区社会学];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网络社会来临带来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空间转换,当下互联网发展建构了新的社会空间与社会交往形态,社区作为基本社会生活空间,展现出"地域空间"与"网络空间"的复合形态。智慧社区建设作为新型社区治理模式,在利用互联网技术对"地域空间"与"网络空间"关系进行重构时,既创造了治理经验,也显示出诸多问题。通过对"十三社区"研究,发现智慧社区建设实现了线上线下融合的社会空间重组、居民自下而上流动权力与自主性的提升以及新型公共空间与智慧生态的再生产,但同时也发现存在过度技术化、跨地域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和长效联动机制相对匮乏、行政化倾向和技术治理异化等问题。打造异质多元的社会空间、培育广泛社会力量联动、提高居民治理主体地位,走向"复合型社会"赋能的智慧社区建设才能推进我国智慧社区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85 / 96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找回“社会”赋能的智慧社区建设 [J].
吴海琳 .
社会科学战线, 2020, (08) :231-237
[2]   智慧社区建设与治理相关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国内72篇核心期刊论文的统计分析 [J].
黄宇 ;
黄蕾 .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8, 21 (23) :186-189
[3]   智慧社区的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J].
张宏伟 ;
丁兴龙 ;
刘昊 .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8, (08) :118-119
[4]   人本导向的智慧社区的概念、模式与架构 [J].
申悦 ;
柴彦威 ;
马修军 .
现代城市研究, 2014, (10) :13-17+24
[5]   城市社区异质性与社区凝聚力——以社区邻里关系为研究对象 [J].
蔡禾 ;
贺霞旭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54 (02) :133-151
[6]   空间社会学:理解与超越 [J].
许伟 ;
罗玮 .
学术探索, 2014, (02) :15-21
[7]   互联网时代的个体自由与孤独——社会理论的视角 [J].
王建民 .
天津社会科学, 2013, 5 (05) :74-79
[8]   网络化时代的社会空间分化与冲突 [J].
刘少杰 .
社会学评论, 2013, 1 (01) :66-74
[10]   走向空间正义:让城市化的增益惠及所有人 [J].
钱振明 .
江海学刊, 2007, (02) :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