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污水再生与循环利用的关键基础科学问题

被引:23
|
作者
曲久辉 [1 ]
赵进才 [2 ]
任南琪 [3 ]
张学洪 [4 ]
胡洪营 [5 ]
俞汉青 [6 ]
刘会娟 [1 ]
王志伟 [7 ]
吴光学 [5 ]
吴乾元 [5 ]
穆杨 [6 ]
盛国平 [6 ]
李大鹏 [8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3] 哈尔滨工业大学
[4] 桂林理工大学
[5]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
[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7]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学部
关键词
城市污水; 再生水; 循环利用; 污染物转化; 生态风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703 [废水的处理与利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通过对城市污水再生与循环利用的国家重大需求和国际前沿研究工作的深入分析,阐明了城市污水再生与循环利用研究所呈现的"机制微观化"、"过程安全化"、"技术集成化"和"系统生态化"等基本特征,总结出污染物的去除与转化、化学物质能源化以及再生水循环过程的生态风险控制等在城市污水再生与循环利用研究中需要重点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展望了为促进我国城市水系统可持续发展而应重点开展的4个研究方向:(1)污水再生及循环的物质转化与能源转换机制;(2)再生水生态储存与多尺度循环利用原理;(3)城市水系统水质安全评价与生态风险控制方法;(4)基于"再生水+"的可持续城市水系统构建理论。
引用
收藏
页码:6 / 1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8 条
  • [1] 城市污水回用现状与应用进展
    王娟
    郑雄
    陈银广
    [J]. 给水排水, 2016, 52(S1) (S1) : 87 - 92
  • [2]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及水质安全保障的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应用
    张昱
    郑兴灿
    李殿海
    尚巍
    [J]. 给水排水, 2013, 49 (04) : 9 - 12
  • [3] 提高“未来的城市”可持续性的水与资源综合管理系统
    郝晓地
    邢会娟
    仇付国
    [J]. 中国给水排水, 2011, 27 (02) : 9 - 15
  • [4] 污水再生利用水质标准和处理工艺探讨
    李春光
    [J]. 中国给水排水, 2009, 25 (06) : 5 - 8
  • [5] 建设面向未来的中国污水处理概念厂[N]. 曲久辉,王凯军,王洪臣,余刚,柯兵,俞汉青.中国环境报. 2014 (010)
  • [6] An ‘omics’ approach towards the characterisation of laboratory scale anaerobic digesters treating municipal sewage sludge[J] . D.J. Beale,A.V. Karpe,J.D. McLeod,S.V. Gondalia,T.H. Muster,M.Z. Othman,E.A. Palombo,D. Joshi.Water Research . 2016
  • [7] Platforms for energy and nutrient recovery from domestic wastewater: a review[J] . D.J. Batstone,T. Hülsen,C.M. Mehta,J. Keller.Chemosphere . 2014
  • [8] Anaerobic digestion for global warming control and energy generation-An overview
    Abbasi, Tasneem
    Tauseef, S. M.
    Abbasi, S. A.
    [J]. RENEWABLE &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 2012, 16 (05): : 3228 - 3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