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条件、人口流动与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被引:3
作者
许庆明
孙菲菲
范帅邦
机构
[1]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区域经济; 自然条件; 人口流动; 均衡发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2-05 [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F207 [生产布局和区域经济管理];
学科分类号
020106 ; 020202 ;
摘要
"胡焕庸线"所描述的状况正是农业社会中区域经济活动与人口的分布与自然环境、经济发展阶段相匹配的状况。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寻求最适合自己生活环境的内在追求,就表现为区域间人口与经济活动流向上的三个趋势:从农村向城市流动(城市化);从山区向平原流动;从内陆向沿海流动(沿海化)。加大对西部的投资,仅仅是解决东、西部经济差距的一个手段,还有一个手段是消除人口流动的障碍,实现人口的自由迁徙。
引用
收藏
页码:58 / 6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基于GIS的中国2000年人口之分布格局研究——兼与胡焕庸1935年之研究对比 [J].
葛美玲 ;
封志明 .
人口研究, 2008, (01) :51-57
[2]   生产集中、人口分布与地区经济差异 [J].
李国平 ;
范红忠 .
经济研究, 2003, (11) :79-86+93
[3]  
论中国人口之分布.[M].胡焕庸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
[4]  
喀斯特高原山区人口空间结构及其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D].李旭东.华东师范大学.2007,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