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布点规划方法探讨

被引:51
作者
宋小冬 [1 ]
吕迪 [2 ]
机构
[1]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北京北达建筑规划设计院
关键词
村庄合并; 中心村选址; 空间优化; 选址-配置模型; 选址-配置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U982.29 [农村乡镇规划];
学科分类号
083302 ;
摘要
村庄合并、集中居住已是当前各地村庄规划、村镇体系规划中的重要内容,已引起各级政府的普遍关注。聚集村、中心村的数量、选址自然成为村庄合并的关键。分析、评价、选择聚集村、中心村的方法众多,有各自的优点、局限。为此,提出了"潜力评价+布局优化"的规划方法,试图对已有的多种方法起到补充、深化的作用。"潜力评价+布局优化"具有取长补短、共同发挥作用的特点,选址-配置(L-A)模型是实现空间布局优化的关键。以河南省临颍县台陈镇为实验对象,先在行政村层次上选择中心村,再在基层自然村中选择集聚村,借助"潜力评价+布局优化"方法,初步达到了如下目标:①贯彻渐进集聚模式,不要求实行一次性、大规模的迁并,本地劳动力依然以务农为主;②主观准则、客观标准相辅相成,发挥各自优势;③准则、参数、目标、约束条件公开、透明,允许多方参与;④借助计算机,使空间布局达到优化,人机交互处理,结果直观。
引用
收藏
页码:65 / 7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湖南临澧县农村居民点时空特征及其优化布局初探 [J].
刘英 .
贵州农业科学, 2008, (05) :169-172
[2]   镇村布局规划中的空间分析方法 [J].
叶育成 ;
徐建刚 ;
于兰军 .
安徽农业科学, 2007, (05) :1284-1287
[3]   基于GIS的农村居民点撤并可行性研究 [J].
陶冶 ;
葛幼松 ;
尹凌 .
河南科学, 2006, (05) :771-775
[4]   中心村建设理论与我国中心村建设的探讨 [J].
徐全勇 .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5, (01) :48-52
[5]   层次分析法在迁村并点中的应用——以西安市长安子午镇为例 [J].
李建伟 ;
李海燕 ;
刘兴昌 .
规划师, 2004, (09) :98-100
[6]   “迁村并点”的调查与分析——以山东省兖州市新兖镇寨子片区为例 [J].
张军民 .
中国农村经济, 2003, (08) :57-62
[7]   城市化加速时期村庄结构的变化 [J].
赵之枫 .
规划师 , 2003, (01) :71-73+95
[8]   镇(乡)域规划中村庄合并的方法与步骤 [J].
曹大贵 .
小城镇建设, 2001, (03) :26-27
[9]   村庄布局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J].
王恒山 ;
徐福缘 ;
凌佩雯 ;
严广乐 .
系统工程学报, 2000, (01) :92-98
[10]   村庄兼并:现代化中的农村社会变迁──山东村庄兼并现象考察 [J].
秦庆武 .
战略与管理, 1996, (05) :2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