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的系统动力学研究

被引:54
作者
祝秀芝 [1 ,2 ]
李宪文 [3 ]
贾克敬 [3 ]
祁帆 [3 ]
机构
[1] 山东农业大学资环学院
[2] 青岛农业大学资环学院
[3]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地综合承载力; 系统动力学; 上海市;
D O I
10.13708/j.cnki.cn11-2640.2014.02.012
中图分类号
F301.24 [土地开发与利用];
学科分类号
083306 ; 0903 ;
摘要
研究目的:通过模拟上海市2010—2020年社会经济发展状态,为上海市未来发展模式的选择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系统动力学等方法。研究结果:2015年,5种情景模拟状态承载力指数从高到低依次是:现状延续型、资源节约型、经济优先型、协调发展型、环境保护型;2020年依次是协调发展型、现状延续型、资源节约型、环境保护型、经济优先型。研究结论:"十二五"规划中对2015年和2020年上海市人口规模的预测值大于现状延续型、资源节约型、环境保护型和协调发展型4种模式对人口的预测值,处于超载状态;对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预测值大于环境保护型模拟值,小于其他4种发展方式模拟值,上海市土地资源对经济规模的承载能力在预测期内可以基本满足实际发展的需求。
引用
收藏
页码:90 / 9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基于因子分析的上海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J].
张磊 ;
唐德善 .
电子测试, 2013, (08) :235-236
[2]   基于SD模型的昆明市水资源承载力研究 [J].
赵筱青 ;
饶辉 ;
易琦 ;
和春兰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 21(S2) (S2) :339-342
[3]   基于粒子群优化投影寻踪模型的区域土地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 [J].
姜秋香 ;
付强 ;
王子龙 .
农业工程学报, 2011, 27 (11) :319-324
[4]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中国西南岩溶区的水资源承载力——以贵州省毕节地区为例 [J].
何仁伟 ;
刘邵权 ;
刘运伟 .
地理科学, 2011, 31 (11) :1376-1382
[5]   基于GIS技术的上海市水资源承载力的评价分析 [J].
彭海琴 ;
李娟 ;
马晋 ;
何国富 .
科技促进发展, 2011, (01) :93-98
[6]   水土保持对黄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的影响 [J].
赵建民 ;
陈彩虹 ;
李靖 .
水利学报, 2010, 41 (09) :1079-1086
[7]   城市土地承载力研究进展 [J].
杨亮 ;
吕耀 ;
郑华玉 .
地理科学进展, 2010, 29 (05) :593-600
[8]   北京市水资源承载力系统动力学模拟 [J].
冯海燕 ;
张昕 ;
李光永 ;
穆乃君 ;
陈瑾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06, (06) :106-110
[9]   上海市2003年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分析 [J].
张芳 ;
徐伟锋 ;
李光明 ;
赵修华 .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1) :80-84
[10]   中国北方未来土地利用变化情景模拟 [J].
何春阳 ;
史培军 ;
李景刚 ;
潘耀忠 ;
陈晋 .
地理学报, 2004, (04) :599-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