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康德关于“人是目的”的观念

被引:38
作者
俞吾金
机构
[1] 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
关键词
康德; 人是目的; 主体性形而上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516.31 [康德(Kant,I.1724~1804年)];
学科分类号
010103 ;
摘要
<正>长期以来,理论界形成了一种定见,即康德视"人"为"目的",而不是"手段"。其实,这种流行的见解完全缺乏对康德著作的深入研究和细致领悟。本文试图通过对康德文本的认真解读,恢复其相关观念的本真含义,并做出合理的评价。
引用
收藏
页码:25 / 28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康德著作全集.[M].李秋零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  
尼采.[M].[德]马丁·海德格尔 著.商务印书馆.2002,
[3]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M].(英)A.斯密著;郭大力;王亚南译;.商务印书馆.1972,
[4]  
法哲学原理.[M].(德)黑格尔;范扬;张企泰译;.商务印书馆.1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