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与社会何以维系——基于涂尔干《社会分工论》的思考

被引:12
作者
王虎学
机构
[1] 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
关键词
涂尔干; 个人; 社会; 分工; 有机团结; 机械团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1-0 [社会学理论与方法论];
学科分类号
030301 ; 1204 ;
摘要
在"现代社会",个人与社会何以维系?这是涂尔干在《社会分工论》中提出并试图给予解答的一个重大的时代课题。涂尔干认为,分工的"真正功能"并不在于优化经济,而在于实现社会整合,因为分工既是社会团结的源泉,又是道德秩序的基础。历史地看,在"机械团结"的传统社会,个人与社会主要维系于集体意识,而在"有机团结"的现代社会,个人与社会主要以社会分工为纽带。"失范"是涂尔干对现代社会的病理诊断,但其原因不在分工,而在传统社会道德支柱的瓦解。因此,与马克思不同,涂尔干认定现代社会的"危机"在性质上是属于道德的而非经济的,现代社会的"出路"就在于必须诉诸基于社会分工之上的道德统一性。
引用
收藏
页码:55 / 6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社会分工与道德普世 [J].
梁晓杰 .
现代哲学, 2001, (02) :30-35
[2]   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国家与社会──从文化的角度看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协调 [J].
郑杭生 ;
洪大用 .
云南社会科学, 1997, (05) :4-13
[3]  
资本主义与现代社会理论[M]. 上海译文出版社 , (英) 吉登斯 (Giddens, 2007
[4]  
资本主义的未来[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德)格罗·詹纳(GeroJenner)著, 2004
[5]  
社会行动的结构[M]. 译林出版社 , (美)塔尔科特.帕森斯(TalccotParsons)著, 2003
[6]  
社会分工论[M]. 三联书店 , (法)埃米尔·涂尔干(EmileDurkhem)著, 2000
[7]  
缺席与断裂[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渠敬东著, 1999
[8]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 三联书店 , (德)韦 伯(Weber, 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