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迁移摩擦与中国城市的规模分布——理论模型与结构式估计

被引:76
|
作者
刘修岩
李松林
机构
[1]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迁移摩擦; 结构式估计; 城市规模分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12.81 [城市社会学]; F29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083304 ;
摘要
决定城市规模分布的关键因素有哪些?中国城市体系扁平化的形成机制又是什么?为回答这些问题,本文建立了一个考虑异质性个体迁移决策和房价内生性的城市体系模型,将影响城市规模分布的因素分解为效率、舒适度、迁移摩擦和房价四个方面:较高的效率和舒适度会促使城市规模增加,但相伴而生的高房价和迁移摩擦等集聚负外部性会抑制大城市规模的进一步扩张。进而基于结构式估计方法对中国城市的效率、迁移摩擦、房价和舒适度等特征进行了量化,并通过一系列反事实实验模拟了这些因素的变化对中国城市规模分布的影响。研究发现,效率、迁移摩擦和舒适度在中国城市规模分布的决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消除城市间的房价差异几乎不影响人口的再配置,而消除迁移摩擦则会导致大规模的人口重新配置和带来显著的福利增进效应,这意味着迁移摩擦的存在是造成中国城市体系扁平化的关键致因。因此,全面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有序放开城市的落户限制,进一步降低人口迁移中的空间摩擦,才能有效发挥市场的内生化力量,促进城市体系空间布局的优化。
引用
收藏
页码:65 / 78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5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