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课堂的概念诠释与本质属性

被引:59
作者
王天平 [1 ]
闫君子 [2 ]
机构
[1] 西南大学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2]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关键词
智慧课堂; 定义方式; 概念; 本质属性;
D O I
10.13811/j.cnki.eer.2019.11.003
中图分类号
G434 [计算机化教学];
学科分类号
040110 ;
摘要
在信息化背景下,智慧课堂逐渐成为备受关注的主题。对智慧课堂的本质的准确把握,有利于引领智慧课堂健康发展。当前诸多智慧课堂的概念主要从教育学视角、心理学视角和信息化视角进行界定。不过,因界定起点的偏颇、认识方式的局限及定义方法的失范,这些定义未完整地表达智慧课堂的实质。对此,立足"以教学活动育人"的基本立场,基于智慧课堂中的主客体关系,主要采取属加种差的定义方法,认为智慧课堂是旨在通过人与信息技术的交互影响而促进人的智慧生成,在本质上是充分激荡智慧的育人课堂,在形式上是智能化运用信息技术的课堂;并且,智慧课堂具有"顺应教育规律、实现课堂迭代"的科学属性、"尊重技术思维、走向深度融合"的技术属性、"强化共享融合、优化文化氛围"的文化属性和"活跃生生关系、构建超级场域"的社会属性。
引用
收藏
页码:21 / 2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Why schools should teach for wisdom: the balance theory of wisdom in educational settings [J].
Sternberg, RJ .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2001, 36 (04) :227-245
[2]  
智慧课堂.[M].刘邦奇;孙曙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3]  
信息技术哲学.[M].肖峰.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5,
[4]  
反思社会学导引.[M].布尔迪厄;华康德.商务印书馆.2015,
[5]  
技术与生活世界.[M].(美) 伊德 (Ihde;D.) ;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6]  
哲学修养十五讲.[M].孙正聿; 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7]  
国际教育新理念.[M].顾明远;孟繁华主编;.海南出版社.2001,
[8]  
理想国.[M].柏拉图.商务印书馆.1986,
[9]  
陶行知全集.[M].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陶行知著;.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
[10]   面向智慧课堂的数据挖掘与学习分析框架及应用 [J].
孙曙辉 ;
刘邦奇 ;
李鑫 .
中国电化教育, 2018, (02) :5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