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经济增长模式相关争论的再探讨

被引:276
|
作者
林毅夫 [1 ]
任若恩 [2 ]
机构
[1]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东亚经济奇迹; 全要素生产率; 经济增长模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3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由克鲁格曼挑起的东亚经济增长模式的争论,也引起了国内经济学界对我国经济增长模式的热烈讨论。国内许多研究试图沿用克鲁格曼的立论所依据的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方法分析我国经济增长的来源,以此判断我国现有经济增长模式的可持续性。对关于东亚经济增长模式的争论进行深入考察有助于对中国有关问题的研究和理解。本文力求通过对有关国内外文献的综述,对全要素生产率方法发展和理论基础的深入分析,以及对一些国家经济增长经验的回顾,来论证克鲁格曼当年挑起这场争论的出发点是站不住脚的,他的文章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意义存在误解,在经济学理论方法方面也存在一些缺陷。因此,我们不应该以克鲁格曼的方法和立论为依据,继续宣传与此有关的一些似是而非的说法。本文在对克鲁格曼挑起的这场争论的回顾中,总结了几点对中国未来发展有意义的结论。
引用
收藏
页码:4 / 12+57 +57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6 条
  • [1] 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及其增长的规律——由东亚增长模式的争论谈起
    郑玉歆
    [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1998, (10) : 28 - 34
  • [2] Moses Abramovitz.The Search for the Sources of Growth: Areas of Ignorance, Old and New[J].The 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1993
  • [3] Technical Change and the Aggregate Production Function[J].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57
  • [4] 任若恩著.计量经济学方法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
  • [5] 李子奈编著.计量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2
  • [6] Hayami Y,and Ogasahara,J.“The Kuznets versus the Marx Pattern in Modern Economic Growth:APerspective fromthe JapaneseExperience”[K].Department of Agricultural,Resource and Management Economics Working Paper,No.WP95—13,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