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构成论:从四要件到三阶层一个学术史的考察

被引:70
作者
陈兴良
机构
[1] 北京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特拉伊宁; 体系性; 社会危害性; 刑事责任; 刑事法律责任; 四要件; 犯罪构成理论; 阶层关系; 构成要件理论; 学术史;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14 [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030609 ;
摘要
引用
收藏
页码:49 / 69
页数:21
相关论文
共 35 条
[1]   中德(日)犯罪成立体系比较分析 [J].
冯亚东 .
法学家, 2009, (02) :88-97+158
[3]   犯罪体系论再考 [J].
松宫孝明 ;
张小宁 .
中外法学, 2008, (04) :566-579
[4]   违法性理论:一个反思性检讨 [J].
陈兴良 .
中国法学, 2007, (03) :156-169
[5]   我国犯罪构成体系不必重构 [J].
黎宏 .
法学研究, 2006, (01) :32-51
[6]   中国近代刑法学的诞生与成长 [J].
何勤华 .
现代法学, 2004, (02) :12-20
[7]   论犯罪构成要件的逻辑顺序 [J].
赵秉志 .
政法论坛, 2003, (06) :17-25
[8]   犯罪构成比较研究 [J].
姜伟 .
法学研究, 1989, (03) :37-43
[9]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犯罪构成理论新体系 [J].
何秉松 .
法学研究, 1986, (01) :29-39
[10]  
中国与俄罗斯犯罪构成理论比较研究[M]. 法律出版社 , 何秉松,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