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环境对入室盗窃和室外盗窃影响的对比分析——以ZG市ZH半岛为例

被引:32
|
作者
龙冬平 [1 ]
柳林 [1 ,2 ]
冯嘉欣 [1 ]
宋广文 [1 ]
贺智 [1 ]
曹晶晶 [1 ]
机构
[1]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综合地理信息研究中心
[2] 不详
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社区环境; 入室盗窃; 室外盗窃; 分析对比; 偏最小二乘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17.3 [犯罪社会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社区环境的基本属性是影响城市犯罪的重要因素,而这两类犯罪相似的空间形态受社区环境哪些因素的影响及作用方式如何未探寻及验证。因此,本文结合日常活动理论、CPTED理论、可防卫空间等理论,以中国东南沿海地区ZG市ZH半岛为例,融合多源异构时空数据,利用偏最小二乘法,检验社区尺度下的建成环境和社会环境,对入室盗窃和室外盗窃的影响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1 ZH半岛内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特征,即在建成环境背景下,入室盗窃的影响因素相对集中,而室外盗窃的影响因素较为分散;2社会环境和建成环境对两类犯罪的影响及作用力存在着相对的共性和差异性,其共性主要表现在人口密度(-)、青少年人口比重(+)、公交站点密度(-)以及到主中心的距离(-)对入室盗窃和室外盗窃的发生都有显著的影响,且作用力方向一致;差异性主要体现在道路网络密度(-)、零售商业密度(+)和餐饮住宿密度(+)是影响室外盗窃发生的主要因子,而居民文化程度(-)显著影响入室盗窃的发生。研究结果的引申,可为社区层面的入室盗窃和室外盗窃的联合防控提供一些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341 / 355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45 条
  • [1] DP半岛街头抢劫案件的临近重复发生模式
    徐冲
    柳林
    周素红
    [J]. 地理研究, 2015, 34 (02) : 384 - 394
  • [2] 中国犯罪地理研究述评
    姜超
    唐焕丽
    柳林
    [J]. 地理科学进展, 2014, 33 (04) : 561 - 573
  • [3] DP半岛街头抢劫犯罪案件热点时空模式
    徐冲
    柳林
    周素红
    叶信岳
    姜超
    [J]. 地理学报, 2013, 68 (12) : 1714 - 1723
  • [4] 城市犯罪时空特征与机制——以北京城八区财产类犯罪为例
    冯健
    黄琳珊
    董颖
    宋蕾蕾
    [J]. 地理学报, 2012, 67 (12) : 1645 - 1656
  • [5] 城市犯罪空间盲区的综合治理研究
    王发曾
    [J]. 地理研究, 2010, 29 (01) : 57 - 67
  • [6] 犯罪空间分布与环境特征——以上海市为例
    毛媛媛
    戴慎志
    [J]. 城市规划学刊, 2006, (03) : 85 - 93
  • [7] 论城市犯罪的空间防控
    王发曾
    [J]. 地理科学, 2003, (03) : 354 - 360
  • [8] 长春市犯罪空间分析及规划管理防控[D]. 刘大千.东北师范大学 2012
  • [9] 城市“易犯罪”空间研究[D]. 马瑞.清华大学 2010
  • [10] BITING ONCE, TWICE: THE INFLUENCE OF PRIOR ON SUBSEQUENT CRIME LOCATION CHOICE<link href="#crim12071-note-0001"/>[J] . MARRE LAMMERS,BARBARA MENTING,STIJN RUITER,WIM BERNASCO.Criminology . 2015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