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的生命意义观对生命教育的启示

被引:8
作者
梅萍
机构
[1] 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关键词
马克思; 生命意义; 生命教育;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641 [思想政治教育、德育];
学科分类号
0305 ; 030501 ; 030505 ; 0401 ;
摘要
马克思对生命本质和生命意义的分析是丰富而全面的,他将个体生命放在与他物、与社会的整体关系中进行综合的思考,认为整个人生就是生命在从物化到更高程度上的人化这一辩证过程中不断的扬弃和超越,最终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生命的意义既通过社会合作和劳动实践来确证,又通过主体的自主选择和能动创造来实现,是奉献社会与完善自我的有机统一。马克思的生命意义观启迪我们在生命教育过程中要始终关注学生的主体意识、社会责任感和生存意志,激发学生在省察自我、创造性劳动实践和挑战苦难中去发现和开创生命的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 / 5+111 +11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季羡林谈人生.[M].季羡林研究所编;季羡林著;.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
[2]  
生活的意义与价值.[M].(德)鲁道夫·奥伊肯(RudolfEucken)著;万以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3]  
生命教育论.[M].刘济良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4]  
生命与教育.[M].冯建军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5]  
追寻生命的意义.[M].(奥)维克多·E.弗兰克尔(ViktorE.Frankl)著;何忠强;杨凤池译;.新华出版社.2003,
[6]  
寻求人生的真谛.[M].郑晓江著;.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2,
[7]  
寻求意义.[M].许纪霖著;.上海三联书店.1997,
[8]  
马克思的人学思想.[M].袁贵仁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9]  
人是谁.[M].(美)A.J.赫舍尔(A.J.Heschel)著;隗仁莲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
[10]  
活出意义来.[M].(德)弗兰克(Frankl;ViktorE.)著;赵可式;沈锦惠译;.三联书店.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