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正义:何以可能,何种原则

被引:11
作者
王苏春 [1 ]
徐峰 [2 ]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2]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气候伦理; 气候正义; 类正义;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7 [气候变化、历史气候];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气候正义概念的提出可以看成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政治伦理回应。从气候变化引致的正义情境来看,气候正义已经成为一种合理的价值诉求,亦可论证为应对气候变化的最根本性的价值规范和道义准则。然而,不论是坚持气候资源与责任公平分配的分配正义抑或坚持溯及既往的矫正正义,还是强调世代公平的代际正义抑或强调种际之间和谐相处的种际正义,都只能在单一维度上得以阐释和解读,而无法涵纳时空向度上的所有正义关系。而将气候"类正义"作为气候正义可能的最高伦理形态,它所具有的包容性与系统性,所涵纳的方法论与价值观,可谓是为应对气候变化而做出的有益的政治伦理尝试。
引用
收藏
页码:130 / 13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论种际正义及其生态限度 [J].
易小明 .
道德与文明, 2009, (05) :16-19
[2]   论正义的环境——兼论代际正义的环境 [J].
杨通进 .
哲学研究, 2006, (06) :100-107+129
[3]   人类正在走向自觉的“类存在” [J].
高清海 .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98, (01) :1-12+94
[4]  
全球大变暖[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曹荣湘, 2010
[5]  
环境与发展[M]. 人民出版社 , (瑞士) 司徒博, 2008
[6]  
环境伦理学进展:评论与阐释[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徐嵩龄主编, 1999
[7]  
集体行动的逻辑[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美) 奥尔森 (Olson, 1995
[8]  
正义论[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美)罗尔斯(Rawls, 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