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指导性案例的效力

被引:34
作者
牟绿叶
机构
[1] 北京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遴选机制; 事实审; 审级制度; 裁判说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6.2 [法院];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摘要
与《最高人民法院公报》案例相比,案例指导制度在指导裁判和创制规范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进步,但却在制度构建和指导性案例的权威性方面面临着诸多质疑。多元化的案例遴选机制没有摆脱行政化的内部操作运作传统,可能无法体现案例中蕴含的普遍法律问题,也可能在事实认定层面损害指导性案例的正当性。此外,在目前刑事审判裁判说理严重弱化的情况下,让最高人民法院案例指导办公室来撰写裁判理由有悖司法亲历性和审级制度的基本要求。指导性案例所具有的"应当参照"的效力不仅明显强于《公报》案例,它们也应当成为控辩双方的起诉依据、辩护理由,法院也应当援引它们进行裁判说理,以此来发挥案例指导制度创制规则的实践品质。
引用
收藏
页码:110 / 119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2]   再论指导性案例效力的性质与保证 [J].
张骐 .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13, 19 (01) :91-105
[3]   案例指导制度的规范考察 [J].
陈兴良 .
法学评论, 2012, 30 (03) :117-127
[4]   《关于编写报送指导性案例体例的意见》的理解与适用附视频 [J].
胡云腾 ;
吴光侠 .
人民司法, 2012, (09) :30-33
[5]   我国案例指导制度若干问题研究 [J].
王利明 .
法学, 2012, (01) :71-80
[6]   判例生成与中国案例指导制度 [J].
宋晓 .
法学研究, 2011, 33 (04) :58-73
[7]   《最高人民法院公报》选编民事案例的变化 [J].
杨建军 .
现代法学, 2010, 32 (04) :182-193
[9]   建立判例制度的两个基础性问题——以民事司法的技术为视角 [J].
傅郁林 .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09, (01) :98-106
[10]   案例指导制度若干重大疑难争议问题研究 [J].
胡云腾 ;
于同志 .
法学研究, 2008, 13 (06) :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