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虚无主义的网络传播与应对

被引:59
作者
杨建义
机构
[1] 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历史虚无主义; 网络传播; 应对;
D O I
10.16580/j.sxlljydk.2016.01.022
中图分类号
D092 [中国政治思想史];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060305 ; 050302 ;
摘要
历史虚无主义借助微博、微信、微视频等新兴传播媒体,制造和衍生出各种适合网络传播的表现形态,呈现出标题化、碎片化、隐蔽性、弱辨析性和时机针对性等特征,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一种新领域、新态势。既要直接回应,就事驳言,强化网络舆论导向,以大数据汇集而成的有力历史事实,消除历史虚无主义的扩散和负面影响;也要加强对历史虚无主义网络传播"圈子"的治理,加强民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党史国史教育,形成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理性自觉。
引用
收藏
页码:110 / 11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总序.[J].匡亚明;.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1991, 01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编译.人民出版社.2012,
[3]  
警惕历史虚无主义思潮.[M].梁柱; 龚书铎; 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4]  
重新认识百年中国.[M].冯林主编;.改革出版社.1998,
[5]  
毛泽东选集.[M].毛泽东 著.人民出版社.1991,
[6]  
列宁全集.[M].列 宁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编译.人民出版社.1988,
[7]  
龚自珍全集.[M].(清)龚自珍 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
[8]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马克思;恩格斯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编.人民出版社.1972,
[9]  
列宁选集.[M].(苏)列宁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人民出版社.1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