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4 条
基于VIC模型构建的综合干旱指数在黄河流域的应用
被引:12
|作者:
朱悦璐
[1
]
畅建霞
[1
,2
]
机构:
[1] 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2] 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关键词:
综合干旱指数;
非参数方法;
VIC模型;
标准化降水指数(SPI);
黄河流域;
D O I:
10.13207/j.cnki.jnwafu.2017.02.028
中图分类号:
P426.616 [降水引起的灾害];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研究黄河流域年内和年际尺度的干旱特征,为评估干旱、半干旱地区极端气候提供参考。【方法】基于VIC模型划分0.5°×0.5°经纬网,结合黄河流域多年降水资料,将子流域所有网格日径流取均值,采用GPP(Gringorten plotting position)算法构建非参数多变量综合干旱指数(Non-parametric multivariate standardized drought index,NMSDI),并在黄河流域进行了实例应用。【结果】(1)在6个月尺度上,干旱初期NMSDI指数与标准化降水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index,SPI)类似,末期与标准化流量指数(Standardized streamnow index,SSI)类似。(2)黄河上游及北部干旱较其他区域更为严重,旱灾风险春夏高、秋冬低。(3)黄河流域年内和年际的NMSDI指数以降低为主,但R/S分析表明,降低的趋势在未来有所减缓。(4)黄河流域年际NMSDI系列趋于稳定,仅渭河流域在1991年出现突变,可能是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耦合的结果。【结论】与传统的干旱指标相比,NMSDI综合了气象、水文干旱指标的特点且不依赖于假设的分布函数,可以有效捕获干旱状态,同时避免了不同指标之间不能直接比较的不足,在研究流域有较好的适用性。
引用
收藏
页码:203 / 212
页数:10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