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变化对碳排放的影响

被引:187
作者
曲福田 [1 ]
卢娜 [1 ,2 ]
冯淑怡 [1 ]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 江苏大学财经学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碳排放; 土壤碳储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1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F301 [土地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082802 ; 1204 ; 120405 ;
摘要
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加是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土地利用变化已成为仅次于化石能源燃烧的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源。本文在界定土地利用变化碳排放作用机制及内涵的基础上,从农用地向非农用地转换、农用地内部土地利用以及非农用地内部土地利用三个方面综述了土地利用变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农用地向非农用地的转换会增加碳排放量。农用地内部土地利用变化方面,农田转换为森林或草地能够使土壤和植被碳储量增加,但是土壤碳汇集速率存在一定的差异;农田、森林和草地管理措施对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目前还存在争议,但基本观点是合理的管理措施能够减少碳排放量。非农用地内部土地利用变化方面,从能源消耗角度考虑,二产用地向三产用地转换会减少碳排放量。因此合理组织土地利用对帮助我国实现碳减排承诺,发展低碳经济有重要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76 / 8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8 条
[1]   产业结构与低碳经济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J].
马艳 ;
严金强 ;
李真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 (05) :119-123+160
[2]   低碳土地利用模式研究 [J].
赵荣钦 ;
刘英 ;
郝仕龙 ;
丁明磊 .
水土保持研究, 2010, 17 (05) :190-194
[3]   土地利用变化与碳循环 [J].
杨庆媛 .
中国土地科学, 2010, 24 (10) :7-12
[4]   保护性耕作下农田表土有机碳含量变化特征分析——基于中国农业生态系统长期试验资料 [J].
王成己 ;
潘根兴 ;
田有国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9, 28 (12) :2464-2475
[5]   结构调整能否改善能源效率:基于中国省级数据的研究 [J].
魏楚 ;
沈满洪 .
世界经济, 2008, (11) :77-85
[6]   半干旱沙区退耕还林对碳储量和分配格局的影响 [J].
白雪爽 ;
胡亚林 ;
曾德慧 ;
蒋志荣 .
生态学杂志, 2008, (10) :1647-1652
[7]   江苏省区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碳排放效应分析 [J].
李颖 ;
黄贤金 ;
甄峰 .
农业工程学报, 2008, 24(S2) (S2) :102-107
[8]   保护性耕作下双季稻农田甲烷排放特征及温室效应 [J].
伍芬琳 ;
张海林 ;
李琳 ;
陈阜 ;
黄凤球 ;
肖小平 .
中国农业科学, 2008, (09) :2703-2709
[9]   黄淮海平原耕地转移对植被碳储量的影响 [J].
姜群鸥 ;
邓祥征 ;
战金艳 ;
刘兴权 .
地理研究, 2008, (04) :839-846+975
[10]   量化退耕还林后土壤碳变化 [J].
王春梅 ;
刘艳红 ;
邵彬 ;
赵景刚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7, (03) :112-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