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隐喻理论的再思考

被引:32
作者
王晶芝 [1 ,2 ]
杨忠 [1 ]
机构
[1] 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2] 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
关键词
概念隐喻; 映射; 认知语言学;
D O I
10.16164/j.cnki.22-1062/c.2010.03.013
中图分类号
H05 [写作学与修辞学];
学科分类号
030303 ; 0501 ; 050102 ;
摘要
传统的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段,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人们借助已知事物认识未知事物的普遍性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在分析概念隐喻理论的基础上,探讨概念隐喻理论对认知语言学的贡献、概念隐喻理论四要素之间的辩证关系和概念隐喻理论发展的局限及其前景预示之后发现,概念隐喻理论对语篇这一语言现象具有独特的解释力。
引用
收藏
页码:99 / 10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论隐喻含意策略在外显意义规避中的作用 [J].
崔建立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 (02) :92-95
[2]   论文学话语权在全球化进程中的新转向 [J].
胡铁生 .
学习与探索, 2008, (01) :184-187
[3]   隐喻语篇组织功能研究——标题与正文之间的组织关系 [J].
廖美珍 .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7, (03) :177-183+240
[4]   概念隐喻理论和存在的问题 [J].
李福印 .
中国外语, 2005, (04) :21-28
[5]   概念隐喻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J].
文旭 ;
叶狂 .
外语学刊, 2003, (03) :1-7+112
[6]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目标、原则和方法 [J].
文旭 .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2, (02) :90-97+160
[7]  
隐喻的认知构建与解读.[M].王文斌; 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8]  
认知隐喻学.[M].胡壮麟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9]  
世纪之交论功能.[M].朱永生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