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判权缺位和失范之检讨——中国民事诉讼发展路向的思考

被引:35
作者
肖建华
机构
[1] 中国政法大学
关键词
民事诉讼; 审判权; 缺位; 失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5.1 [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摘要
民事审判改革是二十年来民事诉讼理论和实践共同关注的课题。审判改革的实践为民事诉讼理论的发展提供了素材和机遇,民事诉讼理论为审判改革进行方向性的指引。但是,把纯粹的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和纯粹的程序公正等作为理想目标来进行制度建构,以改革职权主义的诉讼模式,却忽视了相关的理念和制度配合,造成了审判权的缺位与失范,现实与理想的距离越来越远。为此,理论上必须重新审视民事诉讼理念,通过确认审判权力和审判义务、承认法官独立等途径实现审判权之规制,完成中国版民事诉讼理论体系建构。
引用
收藏
页码:44 / 55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中国法学向何处去(上)——建构“中国法律理想图景”时代的论纲 [J].
邓正来 .
政法论坛, 2005, (01) :3-23
[2]   起诉条件与实体判决要件 [J].
张卫平 .
法学研究, 2004, (06) :58-68
[3]   调解的重构(上)——以法院调解的改革为重点 [J].
范愉 .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04, (02) :113-125
[4]   实践中的民事审判——四个中级法院民事一审程序的运作 [J].
王亚新 .
现代法学, 2003, (05) :177-184
[6]   调解制度的法律发展机制——从中国法制化的矛盾入手 [J].
季卫东 ;
易平 .
比较法研究, 1999, (Z1) :369-377
[7]   从法律文化背景看我国民事诉讼模式的选择 [J].
赵钢 ;
刘学在 .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 (02) :59-61
[8]   经济审判方式改革若干问题研究 [J].
景汉朝 ;
卢子娟 .
法学研究, 1997, (05) :4-35
[9]   民事诉讼基本模式:转换与选择之根据 [J].
张卫平 .
现代法学, 1996, (06) :4-30
[10]  
证明责任论[M]. 中国法制出版社 , (德)莱奥·罗森贝克(LeoRosenberg)著,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