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建设国家学分银行的路径与机制

被引:26
作者
吴遵民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关键词
国家学分银行; 法律授权; 标准体系; 资格框架; 建设主体;
D O I
10.13966/j.cnki.kfjyyj.2016.01.005
中图分类号
G729.2 [];
学科分类号
040107 ;
摘要
建设学分银行是加快我国终身教育体系构建、推动教育再改革与发展的重大战略,但学分银行的性质、管理体系等还亟待明确和完善。而建设国家学分银行,则是确保学分银行权威性与公信力,并作为终身教育"立交桥"发挥功能的重要保障。本文从建设国家学分银行的必要性、体制机制建设的顶层设计、国际经验的比较与借鉴、基本条件与构建主体的考量等维度,对我国建设国家学分银行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及可行性进行了深入分析,以弥补当前各地学分银行在匮乏完善理论指导、缺失严格规范制度及统一框架体系情况下仓促上马所带来的种种缺陷。
引用
收藏
页码:43 / 4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建构终身学习立交桥的先驱:新西兰的经验和教训 [J].
张伟远 ;
段承贵 .
中国远程教育, 2013, (12) :14-19+95
[2]   学分银行立法——基于国际经验的思考 [J].
黄欣 ;
赵华 .
开放教育研究, 2013, 19 (05) :38-44
[3]   终身学习立交桥建构的国际发展和比较分析 [J].
张伟远 ;
段承贵 .
中国远程教育, 2013, (09) :9-15
[4]   南非基于国家资格框架的学分转换与积累制度建设及启示 [J].
王立科 .
现代远距离教育 , 2013, (04) :42-47
[5]   学分银行建设的国际比较与评析 [J].
孙冬喆 ;
吴遵民 ;
赵华 .
职教论坛, 2013, (09) :40-48+57
[6]   论学分银行建设与自学考试制度转型 [J].
孙冬喆 ;
吴遵民 ;
赵华 .
开放教育研究, 2012, 18 (06) :40-44
[7]  
澳大利亚资格框架(AQF)下的学分转移与衔接研究[D]. 焦化雨.上海师范大学. 2013
[8]  
欧洲学分转换系统研究[D]. 曹畅.西南大学. 2008
[9]  
英国高等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系统研究[D]. 何娟.福建师范大学. 2007
[10]  
Global Trends, National Policies and Institutional Responses: Restructuring Higher Education in Malaysia[J] . Molly N. N. Lee.Educational Research for Policy and Practice . 200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