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人也”新解

被引:16
作者
陈来
机构
[1] 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
关键词
仁也者人也; 仁论; 人论;
D O I
10.13904/j.cnki.1007-1539.2017.01.001
中图分类号
B222 [儒家];
学科分类号
010102 ;
摘要
"仁也者人也"是古代儒学中的重要论题,在历史上有两种主要的解释。汉儒及其影响下的训诂的解释,可谓"人能亲爱施恩说"。宋明理学家注重经典的思想诠释,其义理的解释都把身体意识与仁结合起来,可谓"人之所以为人说"。除了这两种解释,还有第三种解释的可能,也就是"人指他人说","仁"包含着他人优先的伦理意义。对"仁者人也"的三种理解反映了不同历史时代的哲学思维,从不同方面丰富了人们对儒学仁论或人论的理解。
引用
收藏
页码:5 / 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春秋繁露义证.[M].苏舆.中华书局.2015,
[2]  
明儒学案.[M].(清)黄宗羲著.中华书局.2008,
[3]  
礼记正义.[M].(汉) 郑云; 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4]  
孟子正义.[M].(清) 焦循; 撰.中华书局.1987,
[5]  
朱子语类.[M].(宋)黎靖德编;王星贤点校;.中华书局.1986,
[6]  
宋元学案.[M].(清) 黄宗羲; 原著.中华书局.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