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形成

被引:40
作者
郑大华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关键词
中华民族; 概念; 章太炎; 认同感; 孙中山; 血统; 中国民族; 思维形式; 民族复兴; 自我意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K25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年)];
学科分类号
060205 ;
摘要
<正>我们要谈民族复兴,首先必须了解作为民族复兴主体的中华民族的自我意识是怎样形成的。所谓中华民族自我意识,说通俗点,就是人们能意识到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用梁启超的话说,"谓对他而自觉为我,‘彼,日本人;我,中国人',凡遇一他族而立刻有‘我中国人'之一观念浮于其脑际者,此人即中华民族之一员也。"①中华民族形成虽然很早,但自我意识十分淡薄。中华民族自我意识是在1840年鸦片战争后,尤其是1895年甲午战争后,随着中华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而逐渐形成的。
引用
收藏
页码:4 / 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论晚年孙中山“中华民族”观的演变及其影响 [J].
郑大华 .
民族研究, 2014, (02) :61-73+124
[2]   民主革命时期中共的“中华民族”观念 [J].
郑大华 .
史学月刊, 2014, (02) :48-54+136
[3]  
李大钊全集[M]. 人民出版社 , 中国李大钊研究会编注, 2006
[4]  
毛泽东选集[M]. 人民出版社 , 毛泽东 著, 1991
[5]  
饮冰室合集[M]. 中华书局 , 梁启超著, 1989
[6]  
独秀文存[M]. 安徽人民出版社 , 陈独秀著, 1987
[7]  
杨度集[M]. 湖南人民出版社 , 刘晴波主编, 1986
[8]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M]. 三联书店 , 张枬, 1960
[9]  
饮冰室合集.专集之四十一 .2 梁启超. 上海中华书局 . 1936
[10]  
中华民族小史 .2 常乃德著. 爱文书局 . 1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