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大巨型城市带要素集聚程度与生态环境水平关系演变

被引:17
作者
刘艳军 [1 ]
田俊峰 [2 ]
付占辉 [1 ]
刘德刚 [1 ]
机构
[1] 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2]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关键词
要素集聚程度; 生态环境水平; 协调关系; 空间格局; 哈大巨型城市带;
D O I
10.13249/j.cnki.sgs.2017.02.002
中图分类号
X22 [环境与发展]; F299.27 [地方城市经济];
学科分类号
083001 ; 1204 ;
摘要
基于耦合模型和象限图法,从整体和内部分异2个角度对20002012年哈大巨型城市带要素集聚程度与生态环境水平演变及其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哈大巨型城市带要素集聚程度呈波动上升的演变特征,生态环境则"先波动上升,后缓慢下降",城市带整体要素集聚程度与生态环境水平间关系趋于协调,产业结构演变、资源消耗水平、经济密度是导致城市带要素集聚程度与生态环境水平协调度提高的主要驱动因子,其中产业结构演变的影响作用更加明显。城市带内部要素集聚的"四城市"格局已经形成,呈现出"核心-边缘"结构,要素集聚程度与生态环境水平可分为高级协调、要素集聚滞后、低级协调、生态环境滞后4种类型。4个区域中心城市要素集聚程度与生态环境水平关系趋向不协调,中心城市周边地区主要向要素集聚滞后型转变,资源型城市和重工业城市要素集聚程度与生态环境水平多表现为低级协调。
引用
收藏
页码:172 / 18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长江中游城市群空间集聚与扩散——基于31个城市18个行业的劳动力要素流动检验 [J].
白永亮 ;
石磊 ;
党彦龙 .
经济地理, 2016, 36 (11) :38-46
[2]   江苏省经济增长动力的时空分析 [J].
欧向军 ;
顾雯娟 .
地理研究, 2016, 35 (05) :966-976
[3]   特大城市群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效应解析的理论框架及技术路径 [J].
方创琳 ;
周成虎 ;
顾朝林 ;
陈利顶 ;
李双成 .
地理学报, 2016, 71 (04) :531-550
[4]   徐州都市圈服务业空间极化特征 [J].
仇方道 ;
刘继斌 ;
朱传耿 ;
陈永生 ;
王耀宇 .
经济地理, 2016, 36 (02) :109-116
[5]   东北三省服务业发展空间极化的演变及驱动因子分析 [J].
关伟 ;
曹佳宾 ;
许淑婷 .
地理科学, 2015, 35 (06) :733-741
[6]   浙江省县域经济发展差异与空间极化研究 [J].
赵磊 ;
方成 ;
丁烨 .
经济地理, 2014, 34 (07) :36-43
[7]   经济集聚与环境污染的交互影响及空间溢出 [J].
张可 ;
汪东芳 .
中国工业经济, 2014, (06) :70-82
[8]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动态计量分析——以新疆乌鲁木齐市为例 [J].
王长建 ;
张小雷 ;
杜宏茹 ;
汪菲 ;
张新林 ;
倪天麒 .
干旱区地理, 2014, 37 (03) :609-619
[9]   中国省域经济集聚性与污染集聚性趋同研究 [J].
刘满凤 ;
谢晗进 .
经济地理, 2014, 34 (04) :25-32
[10]   东北地区经济空间极化及其驱动因子的定量研究 [J].
孙平军 ;
修春亮 ;
董超 .
人文地理, 2013, 28 (01) :8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