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耦合模型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研究——以福建省9个设区市为例

被引:15
作者
刘善开 [1 ,2 ]
韦素琼 [1 ,2 ]
高月华 [1 ,2 ]
严小燕 [1 ,2 ]
机构
[1]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湿润亚热带生态地理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关键词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 城市化; 耦合协调发展; 福建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2 [土地管理、规划及利用];
学科分类号
083306 ; 0903 ;
摘要
以福建省9个设区市为例,分别建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和城市化子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对2003-2010年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水平进行时空评价,并运用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定量分析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的时空耦合协调发展状况,将其分为失调、初级协调和良好协调3大阶段9类状态,最后基于空间自相关模型,运用Arc GIS9.3对其耦合协调发展度进行空间聚类分析.
引用
收藏
页码:96 / 105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1]   基于面板数据的福建省设区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时空差异研究 [J].
刘善开 ;
韦素琼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29 (06) :74-79
[2]   区域城市化与社会经济耦合协调发展度的时空特征分析——以安徽省为例 [J].
黄木易 ;
程志光 .
经济地理, 2012, 32 (02) :77-81
[3]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区域城市化的时空耦合协调发展评价——以环渤海地区城市为例 [J].
刘浩 ;
张毅 ;
郑文升 .
地理研究, 2011, 30 (10) :1805-1817
[4]   中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耦合机制研究 [J].
武京涛 ;
涂建军 ;
阎晓 ;
周艳 .
城市发展研究, 2011, 18 (08) :42-45+63
[5]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进展 [J].
赵小风 ;
黄贤金 ;
陈逸 ;
陈志刚 .
自然资源学报, 2010, 25 (11) :1979-1996
[6]   城市化与土地资源利用的耦合协调机制研究 [J].
许君燕 .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0, 26 (10) :929-933
[7]   山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时空差异 [J].
卞兴云 ;
冉瑞平 ;
贾燕兵 .
地理科学进展, 2009, 28 (04) :617-621
[8]   BP人工神经网络在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中的应用——以长沙市为例 [J].
朱红梅 ;
周子英 ;
黄纯 ;
李兰 .
经济地理, 2009, 29 (05) :836-839
[9]   中国城市化水平的综合测度及其动力因子分析 [J].
陈明星 ;
陆大道 ;
张华 .
地理学报, 2009, 64 (04) :387-398
[10]   土地利用集约度的测度方法 [J].
李秀彬 ;
朱会义 ;
谈明洪 ;
辛良杰 .
地理科学进展, 2008, (06) :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