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理论逻辑与实践思考

被引:14
作者
周小亮 [1 ,2 ]
机构
[1] 福州大学民建经济研究院
[2] 福州大学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
关键词
双循环发展格局; 生产方式; 再生产理论; 包容性绿色发展;
D O I
10.13658/j.cnki.sar.2021.02.010
中图分类号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立足中国自身发展阶段与条件的新判断,并依据我国经济社会矛盾与全球外部环境的新变化所作出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抉择。基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来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应以生产方式为理论逻辑基础,依据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时代要求,科学阐释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生产技术条件与社会条件,探索有利于生产力发展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的社会生产形式与劳动交换或资源配置方式,完善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生产制度与生产关系。从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来看,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事关全局的社会总生产或再生产各环节的系统性变革,其核心问题是要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即打通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个环节,形成一个动力充沛、内部协调、循环通畅的社会再生产体系。从未来发展方式的态势来看,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应从体现现代经济体系建设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本质特征的包容性绿色发展中去拓展发展新思路。
引用
收藏
页码:86 / 96+247 +247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包容性绿色发展:理论阐释与制度支撑体系 [J].
周小亮 .
学术月刊, 2020, 52 (11) :41-54
[2]   《资本论》中的“生产方式”:用法、分类与含义 [J].
赵学清 .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15, 9 (05) :67-80
[3]   重新解读生产力、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 [J].
吴涌汶 .
探索, 2003, (04) :55-57
[4]  
资本论.[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2004,
[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德)马克思;(德)恩格斯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