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 条
深圳红坳弃土场滑坡灾难成因分析
被引:48
|作者:
刘传正
[1
,2
]
机构:
[1] 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指导中心
[2]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来源:
关键词:
弃土场;
人造滑坡;
泥垫效应;
灾难;
D O I:
10.16031/j.cnki.issn.1003-8035.2016.01.01
中图分类号:
P642.22 [滑坡];
学科分类号:
0837 ;
摘要:
文章分析了深圳弃土场滑坡的成因模式。早期的花岗岩采石场造就了有利于滑坡的"圈椅状"地形。采石场底部积水(水库)导致堆填土体下部泥化,持续填方使隐伏地下水位上升到出山口及挡土坝高度成为"人造山体"涌出的突破口。泥化地基、承压浮托、堆载推挤和临空滑移等综合作用下形成"人造滑坡",可称为"泥垫托筏效应"或形象地称为"竹筏效应"。工程弃土湿化泥化甚至稀化,是实现平缓地形条件下远程奔涌和漫流平铺的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1 / 5
页数:5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