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理论:哲理反思与文化自觉”笔谈

被引:30
作者
何雪松 [1 ]
童敏 [2 ]
郭伟和 [3 ]
陈涛 [4 ]
王小兰 [5 ]
吴帆 [6 ]
徐选国 [7 ,8 ]
机构
[1]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
[2] 厦门大学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
[3]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与社会学院
[4]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5] 北京开放大学
[6] 南开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
[7]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系
[8] 上海高校智库“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研究院”
关键词
社会工作理论; 哲理反思; 文化自觉; 本土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16 [社会工作、社会管理、社会规划];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随着社会工作教育与实践在中国的迅猛发展,简单移植、套用西方社会工作理论与模式的做法日益受到学界的质疑,构建适用于中国社会土壤的本土社会工作理论显得日益迫切,这就需要哲理反思与文化自觉。本刊编辑部谨约请几位社会工作学学者从哲学、文化、范式、学科、知识论等视角对构建中国本土的社会工作理论展开深入论述,以飨读者。
引用
收藏
页码:1 / 27+36 +36
页数:28
相关论文
共 47 条
[1]   社会工作的“社会性”探讨 [J].
陈锋 ;
陈涛 .
社会工作, 2017, (03) :3-8+108
[2]   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社会性转向 [J].
徐选国 .
社会工作, 2017, (03) :9-28+108
[3]   社会工作的理论追求及发展趋势 [J].
何雪松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54 (04) :11-16
[4]   “找回社会”:中国社会工作转型的关键议题 [J].
陈立周 .
思想战线, 2017, 43 (01) :101-107
[5]   社会工作回归“社会”的可能性——台湾地区社会工作发展脉络及启示 [J].
郑广怀 ;
向羽 .
社会工作, 2016, (05) :30-42+126
[7]   “赋权”理论及其本土化社会工作实践制约因素分析 [J].
孙奎立 .
东岳论丛, 2015, 36 (08) :91-95
[8]   社会工作学:何以可能?何以可为? [J].
何雪松 .
学海, 2015, (03) :41-46
[10]   排异与契合:社会工作的本土局限性分析 [J].
卫小将 .
学习与实践, 2014, (08) :8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