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商市场份额的品牌经济模型及其现实解释

被引:17
作者
刘华军
孙曰瑶
机构
[1]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市场份额; 需求函数; 品牌经济学; 选择成本; 品类需求强度系数;
D O I
10.19581/j.cnki.ciejournal.2008.01.009
中图分类号
F273.2 [产品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2 ; 120202 ;
摘要
厂商的市场份额决定了其利润率,从而决定了厂商能否在残酷的竞争中生存、增长与发展。而在经济过剩的条件下,消费者的选择决定了厂商的市场份额,货币价格与品牌及品牌信用度决定的选择成本作为消费者选择和购买过程中的局限条件制约和影响着消费者的选择与购买。本文建立起引入品类需求强度系数、价格、选择成本的需求函数,并以此模型解释了厂商市场份额的决定是通过价格机制与品牌机制共同作用而实现的。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大量的现实进行了解释,在验证该模型的同时,对未来市场竞争及厂商市场份额做出了预测。同时,本文提出了提高厂商市场份额与定价权的"品类需求强度—品牌信用度"二维模型,并分别从开发具有较高品类需求强度的品类市场和提高品牌信用度的品牌建设方面给现实中的厂商提供了相应策略。
引用
收藏
页码:77 / 8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品牌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引入品牌的需求曲线及其经济学分析 [J].
刘华军 .
财经研究, 2007, (01) :36-43
[2]   自主创新的品牌经济学研究 [J].
孙曰瑶 .
中国工业经济, 2006, (04) :59-65
[3]  
品牌经济学原理[M].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孙日瑶, 2007
[4]  
企业定位法则[M]. 机械工业出版社 , (美)杰格迪什·谢斯(JagdishSheth), 2004
[5]  
产业经济学与组织[M]. 经济科学出版社 , (英)多纳德·海(DonaldA.Hay), 2001
[6]  
Industry Structure, Market Rivalry, and Public Policy[J] . Harold Demsetz.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 1973 (1)
[7]   MARKET SHARE AND RATE OF RETURN [J].
GALE, BT .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1972, 54 (04) :412-423
[8]  
Seller Concentration, Barriers to Entry, and Rates of Return in Thirty Industries, 1950-1960[J] .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 1966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