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字经济内部耦合协调机制及其水平研究

被引:28
作者
薛洁
胡苏婷
机构
[1]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数字产业化; 产业数字化; 熵值法; 耦合协调度;
D O I
10.13778/j.cnki.11-3705/c.2020.09.002
中图分类号
F49 [信息产业经济];
学科分类号
1201 ;
摘要
本文以耦合协调分析为基础,将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作为数字经济子系统分析其耦合协调机制,分别从规模水平、创新水平、效益水平和绿色水平建立指标体系,利用2007—2017年数字经济相关数据,测算两者的综合发展水平和耦合协调水平。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数字经济的主导地位已经由数字产业化逐步转型至产业数字化,且两者的耦合协调水平不断提高,耦合协调度从最初的0.044发展到现在的0.974,可以说两个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整体上发展态势较为良好,有利于中国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与全面进步。
引用
收藏
页码:11 / 1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数字经济发展的评估指标体系研究——基于投入产出视角 [J].
万晓榆 ;
罗焱卿 ;
袁野 .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31 (06) :111-122
[2]   中国数字经济卫星账户框架设计研究 [J].
向书坚 ;
吴文君 .
统计研究, 2019, 36 (10) :3-16
[3]   基于数字经济发展现状的分析 [J].
李嵩山 .
科技经济市场, 2019, (04) :70-72
[4]   互联网成熟度、数字经济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基于2009年—2016年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J].
董有德 ;
米筱筱 .
上海经济研究, 2019, (03) :65-74
[5]   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耦合能否促进空间协调——基于285个城市数据的检验 [J].
张虎 ;
韩爱华 .
统计研究, 2019, 36 (01) :39-50
[6]   国内外数字经济测度指标体系研究综述 [J].
徐清源 ;
单志广 ;
马潮江 .
调研世界, 2018, (11) :52-58
[7]   数字经济发展的中国方案 [J].
杨东 ;
任俊强 .
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 2017, (12) :13-15
[8]   数字贸易:发展态势、影响及对策 [J].
李忠民 ;
周维颖 ;
田仲他 .
国际经济评论, 2014, (06) :131-144+8
[9]   国外数字经济发展趋势与数字经济国家发展战略 [J].
逄健 ;
朱欣民 .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 (08) :124-128
[10]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与就业白皮书[2019年] .2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