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6 条
中国收缩城市及其发展的负外部性
被引:44
|作者:
郭源园
[1
]
李莉
[2
]
机构:
[1] 香港中文大学地理与资源管理系
[2] 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
来源:
关键词:
收缩城市;
市辖区;
负外部性;
精明收缩;
D O I:
10.13249/j.cnki.sgs.2019.01.006
中图分类号:
F29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中国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选取2003年和2014年2个时点,通过分析各地级市市辖区、非市辖区的人口变化及二者相对变化情况判断收缩及潜在收缩城市;基于城市发展的负外部性内涵,构建涵盖房地产、环境、交通、教育、医疗及就业等方面指标的评价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度收缩及潜在收缩城市发展的负外部性,并分析其变化方向。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的城市发展仍然以增长为主,收缩城市及潜在收缩城市比例并不高,收缩城市主要分布于东北三省及西北地区,潜在收缩城市则集中分布于河南、湖南等中部人口大省及广西、贵州等省、自治区;(2)收缩城市发展过程中其负外部性显著改善,尤其是处于稳定收缩阶段的绝对收缩城市最为明显,辐射式收缩城市次之,而处于收缩初始阶段的郊区化收缩城市则表现出两极分化特征;(3)大部分潜在收缩城市其负外部性有不同程度的加剧,且负外部性加剧的城市主要以湖南、河南的潜在收缩城市为主。
引用
收藏
页码:52 / 60
页数:9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