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往行为的意义及其解释

被引:6
作者
傅永军
机构
[1] 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
关键词
交往行为; 意义解释; 哲学诠释学; 深层诠释学; 批判与反思;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01 [哲学基本问题];
学科分类号
01 ; 0101 ;
摘要
交往行为是一种以语言为媒介,借助符号协调并通过行为者相互间对话协商以达成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的行为。对交往行为的意义理解既不能作自然科学式的因果解释,也不能非反思性地应用哲学诠释学的理解技艺。分享共同语言和共同语境,分享共同的社会规范和惯例,是交往行为的意义可以被解释(理解)的前提条件。因此,必须对哲学诠释学进行语用学改造,建立一种以意识形态批判和问题语境反思为特征的"深层诠释学"。深层诠释学是哲学诠释学的批判性扬弃,它坚持合理谈话的调整原则,坚持在交往实践的话语活动中持续不断地进行批判与反思。批判与反思作为哈贝马斯对诠释学的创造性理解,以及作为批判诠释学的解释方法与结果,遂成为哈贝马斯新人文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石。
引用
收藏
页码:61 / 6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交往行为理论.[M].(德)尤尔根·哈贝马斯(JurgenHabermas)著;曹卫东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2]  
诠释学——它的历史和当代发展.[M].洪汉鼎著;.人民出版社.2001,
[3]  
理解与解释.[M].洪汉鼎主编;.东方出版社.2001,
[4]  
认识与兴趣.[M].(德)尤尔根·哈贝马斯(JurgenHabermas)著;郭官义;李黎译;.学林出版社.1999,
[5]  
交往与社会进化.[M].(联邦德国)哈贝马斯(Habermas;J.)著;张博树译;.重庆出版社.1989,
[6]   批判与反思──哈贝马斯的方法论述评 [J].
曹卫东 .
哲学研究, 1997, (11) :4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