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的人性考量——从期待可能性角度对吴英案的一点思考

被引:1
作者
徐泽春
机构
[1] 黄冈师范学院政法学院
关键词
期待可能性; 人性; 刑事责任;
D O I
10.16231/j.cnki.jhpc.2012.03.024
中图分类号
D914 [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030609 ;
摘要
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法律要保持普适性,即对所有人、所有事同等对待;作为一种社会规范,法律又要尊重人性,法治就是"良法的普遍服从"。对于违法性认识较弱的对社会危害不大的犯罪行为,可以认为降低实施合法行为的"期待可能性",减轻处罚。
引用
收藏
页码:59 / 6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期待之可能性”与我国刑事法的“法治圣贤定位”——从“亲亲相隐”的角度观察 [J].
范忠信 .
广东社会科学, 2010, (02) :173-176
[2]   论刑法的公众认同 [J].
周光权 .
中国法学, 2003, (01) :115-120
[3]  
期待可能性[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刘远, 2009
[4]  
近代西方刑法学说史[M].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马克昌, 2008
[5]  
刑法格言的展开[M]. 法律出版社 , 张明楷著, 2003
[6]  
比较刑法原理[M]. 武汉大学出版社 , 马克昌著, 2002
[7]  
德国刑法教科书[M]. 法律出版社 , (德)弗兰茨·冯·李斯特(FranzV.Liszt)著, 2000
[8]  
外国刑法纲要[M].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张明楷[著], 1999
[9]  
走向哲学的刑法学[M]. 法律出版社 , 陈兴良著, 1999
[10]  
二十世纪西方法哲学思潮研究[M]. 法律出版社 , 张文显著,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