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年珠三角城市群经济承载力及空间分异

被引:6
作者
蔡永龙 [1 ]
陈忠暖 [1 ]
刘松 [2 ]
机构
[1] 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2]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关键词
珠三角城市群; 人口-经济承载力模型; 测度; 经济承载力; 空间分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99.27 [地方城市经济];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选择与珠三角城市群的经济发展水平梯度差异较小的区域内的北京市、苏州市和重庆市等18个城市2005—2014年的人均GDP为修正数据,修正了人口-经济承载力模型,运用修正后的人口-经济承载力模型测度珠三角城市群整体以及城市群内部广州市、深圳市和佛山市等9个城市之间2005—2014年的经济承载力水平,并分析经济承载力水平的空间分异.研究结果显示:珠三角城市群经济承载力趋于小幅波动状态,但城市群内部极化效应显著,涓滴效应仍处于较低水平,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较低;城市群内部城市经济承载力等级分化严重,形成以深圳市、广州市、珠海市和佛山市为第一层级,东莞市和中山市为第二层级,惠州市、江门市和肇庆市分列第三~五层级的经济承载力等级体系;地理空间上,形成以深圳市、广州市和珠海市为核心的三大区域,三大区域的经济承载力水平变化趋势为:广州市-佛山市-肇庆市(广佛肇),深圳市-东莞市-惠州市(深莞惠),珠海市-中山市-江门市(珠中江);近10年,珠三角城市群经济承载力呈东高-西低的发展状态,西岸塌陷的阴影效应十分显著.
引用
收藏
页码:86 / 9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2]   城市经济承载力的综合评价及其时空差异研究——以我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为例 [J].
狄乾斌 ;
韩帅帅 .
经济地理, 2015, 35 (09) :57-64
[3]   城市经济承载力定量化方法探讨——以大连市为例 [J].
韩帅帅 ;
狄乾斌 .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4, (04) :32-35
[4]   城市经济承载力测算研究 [J].
张鑫 ;
闫珍丽 .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4, (10) :4-5
[5]   城市经济承载力及其测算方法研究——以沈阳市为例 [J].
孔凡文 ;
胡弘 ;
张婷婷 .
城市问题 , 2013, (07) :55-58
[6]   河北省11市城市综合承载力比较分析 [J].
史宝娟 ;
郑祖婷 .
科技和产业, 2013, 13 (02) :49-52
[7]   城市综合承载力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J].
石忆邵 ;
尹昌应 ;
王贺封 ;
谭文垦 .
地理研究, 2013, 32 (01) :133-145
[8]   港商在内地投资的区位布局与实证研究 [J].
陈恩 ;
李佳鸿 .
产经评论, 2011, (02) :62-72
[9]   珠三角各城市经济发展的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J].
丁秀飞 .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25 (06) :82-84
[10]   湖南“3+5”城市群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 [J].
陈娟 ;
李景保 ;
卿雄志 .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0, (04) :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