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让与性与人格权的政治经济学:一个新的解释框架

被引:17
作者
杨彪
机构
[1] 中山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人格权; 不可让与性; 市场机制; 利他主义;
D O I
10.16290/j.cnki.1674-5205.2015.01.010
中图分类号
D91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如何看待人格权与市场机制的关系,是当代私法的重大理论难题之一。传统道德哲学的解释框架将人格与市场截然分离,通过利他主义体系来实现人格资源的供给与分配,但现实的困境与危机说明这种制度安排是无效率的。与之相比,现代政治经济学的解释框架主张用经济理性取代道德理性,将人格权的不可让与性视为对社会情势和现实因素具体考察的结果,因而能更好地解决人格资源供给不足和分配不公的问题。基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表明,在现实的约束条件下,允许人格资源的市场交易可能比禁止更有效率,而利益集团控制是立法者舍弃市场机制而选择严格管制的真实原因和主要激励。这一发现对中国的人格权立法有着重要启示。
引用
收藏
页码:89 / 100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人的伦理价值与人的人格利益——人格权内涵的法哲学解读 [J].
胡平仁 ;
梁晨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2, 30 (04) :12-25
[2]   黑格尔对康德哲学的批判和超越——从马克思哲学的视角看 [J].
张盾 .
哲学研究, 2008, (06) :39-46+127
[3]  
人格权法[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王泽鉴, 2012
[4]  
法律的经济分析[M]. 法律出版社 , (美) 波斯纳 (Posner, 2012
[5]  
法和经济学[M]. 格致出版社 , (美) 考特 (Cooter, 2010
[6]  
性与理性[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美)理查德·A.波斯纳(RichardA.Posner)著, 2002
[7]  
法哲学原理[M]. 商务印书馆 , (德)黑格尔, 1961
[8]  
SUNNY SAMARITANS AND EGOMANIACS: PRICE-FIXING IN THE GAMETE MARKET[J] . Kimberly D. Krawiec.Law and Contemporary Problems . 2009 (3)
[9]  
SURROGACY AND THE POLITICS OF COMMODIFICATION[J] . Elizabeth S. Scott.Law and Contemporary Problems . 2009 (3)
[10]   ADJUSTING ALIENABILITY [J].
Fennell, Lee Anne .
HARVARD LAW REVIEW, 2009, 122 (05) :1404-1465